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
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单增海代表是徐工集团的一名工程师,习近平总书记向他问起“起重机的芯片”;魏巧代表是返乡创业的“80后”,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她的职业选择“很好”;张大冬代表是一名小学校长,习近平总书记叮嘱“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一言一语间,可见国计民生,经纬万端。
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先后50多次“下团组”,与各地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倾心交流的场景,让人联想起一张多年前的照片。20世纪80年代,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在县城大街上临时摆桌子,听取群众意见。这张流传甚广的照片,与如今两会上的场景重叠,成为中国式民主的生动缩影。
2021年12月20日,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在上班前投下神圣一票。(图源:视觉中国)
在中国,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成为常态,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声音直达各级决策层,越来越多群众意见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
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过去5年,国务院部门累计采纳代表委员所提意见建议1.8万余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7800余项,推动解决了一大批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中国式民主形成团结干事的强大合力,与一些西方国家“否决政治”导致的社会分裂形成鲜明对比。在一些西方国家,对立制约已成家常便饭,“否决政治”成为政治生态,“我办不成事也不能让你办成”大行其道。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四卷英文版的英译文改稿专家大卫·弗格森感慨地说:“中国制度的优势之一,中国应该有制度自信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非常善于集思广益、调动资源,能办大事,办成事。”
监制:姚小敏
统筹:王丕屹
策划:牛 宁
文案:毛 莉
后期:陆宁远
配音:牛 宁
责编: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