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真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用大量真实的历史细节,生动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在梁家河七年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读完这本书,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震撼,灵魂再一次受到洗礼。学习《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深刻感受到梁家河的七年岁月,不仅使青年习近平更加真实而深刻地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也锻造了极为坚强的意志品质,铸就了高尚的人格精神,他用亲身实践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
一、重感情讲情义,厚植为民情怀
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青年习近平是一个重感情、讲情义的人,他对群众的感情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是空洞的、抽象的。他把自己视为农民,他到梁家河不久就和群众打成一片,无论是老汉、后生、娃娃、婆姨,他都能跟大家聊到一块儿。他办事有条理,说话有道理,群众把他看成自家人。他眼里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尊重每个人。他与人交流、谈话的时候,即使对方是再穷的人,他也全神贯注地听。
青年习近平对人民有感情,人民对他也有感情。1975年在他离开梁家河时,一推开窑洞门,全村男女老少站满一院子自发为他送行,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村民们唯一一次看到习近平落泪,是他这时赶忙走过去搀扶一位前来送行的双腿残疾的村民。离开梁家河后,他还是念念不忘当地人民,力所能及地帮助乡亲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可以说,七年知青经历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也让我们更加系统、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更加深刻、直观地领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神所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民生问题的高度关切,彰显了总书记“民生之事无小事,民生之事一抓到底”的执政为民情怀,也使我们党员同志更加具体、深刻地理解“用自己的辛苦换取群众幸福”的执政为民情怀。
二、做好事做实事,坚持实干兴邦
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已悄然扎根。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里从未有过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好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事,充分体现了青年习近平苦干实干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艰苦时期的苦干实干,为百姓做实事,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号召全党要求真务实、创业实干、久久为功,勉励各级干部“谋事要实、干事要实,做人要实”。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干在实处、取得实效,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实写照。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作为国有企业的干部,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应脚踏实地、干在实处,真正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提高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筑牢坚实基础。
三、勤学习多调研,强化问题导向
从这本书里,我们看到,青年习近平勤奋好学,读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但更重要的是,他不读死书、死读书,而是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对比方法。一方面,他会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找出很多相关的参考书籍来阅读比较,从不同侧面去了解和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会跟别人进行讨论。这样就历练出他思路宽广、思想活跃、善于辨析的能力。
同时,青年习近平还非常重视调研,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虚心向乡亲请教学习。特别到四川学习办沼气的事,他和相关干部、村民去四川调研了40天,下每一个沼气池认真查看,全面学习了沼气池建设、运维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通过这次深入学习,延川县很快实现了沼气的推广。
作为国有企业的年轻干部,我们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上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要带着问题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我们带领团队大兴调查之风,向群众学习、拜群众为师,为企业的发展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举措。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励志教材,是党员干部进一步锤炼党性、提升自我素质的生动范本。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是总书记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还原那段历史,再现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总书记的过去和现在,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刘先云,广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责编: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