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参演剧目名单,在这场中国歌剧领域的盛会上,将有24部优秀歌剧作品演出48场,其中19部为新创剧目,5部为经典作品。其中,上海音乐学院的《康定情歌》和《茶花女》两部剧目入选,我们很受鼓舞。
2019年,上音歌剧院正式建成使用,这座歌剧院不但承载了上海音乐学院几代艺术家的梦想,更承载了期待民族歌剧事业发展的殷切之情。此次入选第五届中国歌剧节的两部剧目,都在上音歌剧院的舞台上完成了多轮巡演,反响良好。
民族歌剧不仅要描摹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壮阔历史,更要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原创歌剧《康定情歌》为例,该剧由上海音乐学院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联合出品,反映了由解放军、工程技术人员和当地群众组成的11万人筑路队伍,共同建设川藏公路(原称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的故事。在编排过程中,我发现四川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独具特色,便把它搬上舞台。经过不断打磨,这部歌剧的民族性、地域性、戏剧性越来越浓烈,充分体现出了新时代民族歌剧的创作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深切感受到了民族歌剧的发展之迅速、精品剧目之丰富。原创歌剧《汤显祖》将昆曲与歌剧结合,在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欧洲青年歌剧节等世界级舞台巡演,由此改编而成的音乐剧版《梦临汤显祖》受邀参加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原创歌剧《贺绿汀》,以人民音乐家贺绿汀为原型,展现了他在革命与音乐道路上的探索与成就。该剧在七地巡演22场,并被拍摄成为8K歌剧电影。
只有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交流,民族歌剧才能迎来又一个高峰。在上海音乐学院,通过有组织地开展歌剧创演,一条以“全学科链”牵引、老中青教师传帮带、全覆盖面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新路径逐渐形成,将教育与文艺融合,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形成了“文教双驱”的良好局面。
国际交流也为民族歌剧发展注入新活力。近年来,上海音乐学院分别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英国皇家威尔士音乐戏剧学院、德国卡尔斯鲁厄国立音乐学院、日本昭和音乐大学等院团合作打造歌剧项目。此次为纪念威尔第诞辰210周年的歌剧《茶花女》,也是学校与德国基尔歌剧院联合出品。
我期待,有更多民族歌剧人才涌现,为民族歌剧事业不断注入活力,为世界歌剧舞台产出更多更好的“中国声音”。
(廖昌永,作者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人民日报记者曹玲娟整理)
原标题:歌剧舞台,唱响中国声音(新语·让好声音成为最强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5日 第 12 版)
责编: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