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开拓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境界

海外网 2023-08-01 18:37:21

[摘要]文艺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艺振兴抒怀、凝心聚力,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新时代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敞开广阔天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破旧立新、开拓出新,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推动文艺“走出去”等,用高峰精品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同时,文艺工作者自身应以德立身、以艺立命,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要有对人间冷暖的关切、对社会现实的关照;不做讥谗社会的抱怨者,要有对理想的抒发、对生命的讴歌;不做无病呻吟的悲观者,要有对道德的引导、对光明的歌颂。

[关键词]新时代文艺;文艺精品;文艺工作者

文艺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文艺振兴抒怀、凝心聚力,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新时代为文艺事业的发展敞开广阔天地,中国文艺更要奋发有为、活跃创造,铸就文艺新高峰。

一、与时偕行:文艺与时代同频共振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一方面,文艺反映时代,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矗立于时代精神的峰峦上;另一方面,文艺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体现新的时代气息和精神品格。

文艺事业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回望历史,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文艺的出发点、文艺的阶级属性、文艺的评判、文艺作品的创作源泉等进行阐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文艺理论和实践逐渐丰富。新时代,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和文艺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出许多符合实际的文艺理念,涵盖了文艺发展的多层次内容,指出了明确的文艺发展道路。文艺事业要坚持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成为一面精神旗帜。文艺有最灵敏的触觉,要把握重大机遇,与国家、民族、人民紧密结合,体现时代高度、描绘时代气象。

二、开拓新境:坚持文艺作品创作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新时代文艺事业繁荣的中心环节是坚持文艺作品创作的高质量发展,要用高峰精品走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发展道路。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文艺事业必须牢固秉承人民立场,认识人、理解人、塑造人。“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首先,文艺源于人民。“人民是文艺之母”,文艺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文艺作品要反映民众的需求、感知人民声息、领悟人民心声。反映时代就是反映人民,这是最丰富、最逼真、最形象的东西。要从人民火热而生动的伟大实践中感受跃动的历史篇章,从人民生活中挖掘宝贵矿藏,要有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也并非简单地复制人民的生活,而是结合时代的发展深入思考,而不是歪曲事实、丑化社会、贬低人民。

其次,文艺为了人民。文艺发展要坚持“二为”方向,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随着人们对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要求提升,作品要更加注重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文艺要热爱人民,要重视人们的喜怒哀乐,不能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不能歪曲历史、抹黑人民。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每个人都有感情、有血肉、有梦想,要从平凡中发现伟大,感悟人间冷暖,向着人类精神世界更深处探寻,创作有思想深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的作品

最后,文艺属于人民。人民在文艺中滋润心灵,也是文艺的鉴赏者、评判者。文艺成果要有温度,要惠及人民,把人民的幸福冷暖放在重要位置。落后的文艺思想不够、创新不足,降低人们的审美质量,而先进的文艺却给人以力量,鼓舞人们向前。一个作品是好是坏,人民是最有发言权的。同时,文艺界自身进行作品的鉴赏与批评时,也要“为人民立言”,对作品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有效分析。

(二)坚持守正创新、破旧立新、开拓出新

文艺要有要有文化的血脉,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模式进行抄袭模仿,要坚持扎根中华文化沃土,守护历史悠久的文化根脉,用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创作思想深刻、刚健有力的作品,这样才能传之久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文化自信,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血脉中蕴涵的思想理念凝聚着中华民族数千年来诸多领域的思考,具有永不退色的价值。中华文化价值、美学精神、审美风范等都展现着强大生命力。正是因为这种精神源泉百科全书式的存在,文化自信才有了广阔而深厚的历史支撑。要守住生生不息的文化脉搏,从中提炼素材、获取灵感。要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敬之心,汲取智慧和力量,但不能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而是要悉力脱故孳新,催生艺术新质,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加工、精心创作,才能薪火相传、行有所归。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更加丰富。信息的丰富容量与快速传播使得网络空间容纳不同文明、文化、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资源,促进了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互联网开辟了新平台,提供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多元平台,提供交流沟通的“共时”空间,拓宽信息内容的影响范围。在数字文化产业等战略的引导下,要注重传统的现代表达,融合文艺科技、激发创意灵感,在“互联网 + 文艺”的创新中实现传统与现代跨越时空的对话。

(三)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

文艺要始终追求真善美,坚持弘扬正道,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文艺事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中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的作用。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要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平衡文艺的市场化和社会化。文艺作品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只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能以市场标准取代艺术标准,要避免沦为市场经济下的奴隶,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同时,保持文艺的正面功能不被消解,尽力发挥文艺自身的社会价值。只有认真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文艺才能立根坚稳、枝繁叶茂,文艺生态、社会风尚才能持续向好。文艺作品要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对精神指标重视才能促进文艺健康发展,使文艺作品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重要风向标。

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内容庞杂、过度娱乐化,网络时代信息主流与非主流并存、高雅与粗俗并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庸俗、猎奇的作品带来审美的畸变、价值观的虚无,使人们仅仅处于感官娱乐中。面对一些市场乱象,要尽快完善针对资本逐利异化的法制建设,重视针对资本背后真正主体——娱乐公司、娱乐营销号等的法律和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对这些盈利主体的商业行为进行约束,使各主体能自觉承担其社会责任。对互联网各个平台的营销号进行集中整治,制定相应的规则规范此类账号的行为,充分利用这些账号的天然关注度,使其能自觉传播正能量和正确导向的内容,成为清朗网络环境的维护者。

(四)坚持中国文艺“走出去”

中华民族有着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宽广文化胸怀。文艺要向世界开放,发挥彰显国家软实力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文化基因是追梦之路上的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繁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文化强国的保证。要坚定文化自信,既要发展中华文化,推进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又要要超越文艺的民族性,培育世界性的文艺精品,打造中华文化品牌,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通过文艺“走出去”,创作表达中国气质、中国精神的文艺作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魅力与风采,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三、人才支撑: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打造新时代文艺人才体系,不仅要持续深化文艺界行风和职业道德建设,文艺工作者自身的道德水平、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有尤为关键。文艺工作者应以德立身、以艺立命,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不做徘徊边缘的观望者,要有对人间冷暖的关切、对社会现实的关照;不做讥谗社会的抱怨者,要有对理想的抒发、对生命的讴歌;不做无病呻吟的悲观者,要有对道德的引导、对光明的歌颂。

(一)有信仰

有了坚定信仰,站位才能更高。文艺工作者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原则,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要持续加强理论武装,牢记爱国主义的价值使命,胸怀“国之大者”,高扬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扛起崇高使命,拥护文艺工作发展的方针与政策。文艺工作者要有理想和信仰,要勇担责任与使命,要坚守初心和使命。

(二)有情怀

文艺工作者要有情怀。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不能迷失方向,要牢记文艺工作者使命,紧跟时代足音。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锤炼自己、提升自己,夯实文艺功底。情怀的温度决定作品的高度。苦索无聊、无病呻吟的作品一定不会深入人心。艺术的根须想要深入大地,就需要文艺工作者走入人民群众中,扎根基层,胸有人民情怀,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作品,创作出接地气、有生气、扬正气的作品。

(三)有担当

文艺工作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人品连着艺品,要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自律自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守住底线,拒绝庸俗价值观。文艺工作者要涵养高尚的职业操守,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有高尚追求。 对文艺作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的打磨和钻研,才能接受住时间的检验。文艺工作者既是作品的创作者,又是社会公众人物。这就要求文艺工作者做出表率,遵从艺德,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展现积极正面的一面,用自己的影响力传递社会正能量。

(作者:李逸群,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责编:吴正丹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