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这个数据得来不易。中国经济恢复走势如何?国内国际普遍关注。
岛友们不妨抽空读一下今天人民日报头版刊发的一篇报道《如何看待中国经济恢复“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
图源:人民日报
文章开篇就引用了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就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判断:“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这个判断有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的恢复阶段;二是在这个恢复阶段,经济会出现波浪和曲折;三是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深刻理解这一战略判断,是我们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信心之源。
要看到问题,也要看到亮点。
文章梳理了上半年成绩单,点出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外贸表现亮眼,三者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8个百分点。“中国智造”势头强劲。
又如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52.9%,观影人次增长51.8%。前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0.3%。中国文旅市场彰显出巨大消费活力。
除了这些“绝对成绩”,还有殊为不易的“相对成绩”。比如我们加快补短板,上半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26万个,惠及742万户;我们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进中小银行兼并重组,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交付……
这些都是在外部需求走弱、国际环境变化对我不利影响加大、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叠加、一些领域风险隐患逐步显现的情况下实现的。
游客在宁夏银川市阅彩城中街购买商品。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要看到国内,也要看到国际。
目前,全球经济正从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中逐步复苏,但尚未走出困境。文章提出了一个全球“坐标系”,指出在国际比较中,更能发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难能可贵。
啥叫难能可贵?拿5.5%的增速来说,我们观察其他地区表现:二季度欧元区GDP同比增长0.6%,欧盟GDP同比增长0.5%,美国GDP按年率计算增长2.4%,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是最快的。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5.2%,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1/3左右。
又比如,中国的核心CPI涨幅基本稳定,物价始终保持平稳运行。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7月份,CPI环比由降转涨,上涨0.2%,为近6个月来首次转正;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而IMF预计今年全球总体通胀水平将达6.8%。文章说,供应稳定而丰富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民生福祉与经济底座。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生产线上的智能吊运设备在吊运钢板(图源:新华社)
要看到眼前,也要看到长远。
既然是经济恢复期,出现波浪和曲折在所难免。从内部看,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发展预期偏弱;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1662万人,规模创近年新高,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等等。从外部看,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需求疲软,美欧国家正经历几十年来少见的高通胀,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受到债务困扰……内外环境交相作用,导致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遭遇波折。
但经济发展从来不是一马平川。文章说,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攻坚克难中发展壮大的,这既是历史规律,也是经济规律。
攻坚克难的底气何来?文章总结道,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有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是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形势的逻辑起点。
要攻坚克难,关键是要坚定信心,做好当前的工作。文章最后提到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施工图”——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关键在三个抓手: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企业信心、筑牢民生之基。
信心比黄金更宝贵。文章说,迎难而上、精准施策,就会将一个个“问号”拉直。
文/九段
编辑/绫波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海闻、陈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