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侠客岛 >

【侠客岛|岛读】想跟中国“脱钩”?美国学者打脸白宫

海外网 2023-09-07 22:07:58

【侠客岛按】

近期,在素有政策拐点“晴雨表”之称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一篇经济学家的论文引发了外界注意。

论文由哈佛商学院阿尔法罗和达特茅斯塔克商学院卓尔合写,题为《全球供应链:即将来临的“大重置”》。

文章回答了大家关注的一些问题:从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试图“脱钩断链”至今,中美之间的供应链联系现状如何?之前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份额是否被其他国家取代?通过数据分析,两位经济学家发现,“脱钩”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我们编译了文中的一些重点论述,分为“事实”与“观点”两个部分,分享给大家——

《全球供应链:即将来临的“大重置”》

事实

近几年,全球供应链可能中断的风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会切断关键物资流动;疫情最严重时造成全球医疗设备和其他关键品短缺;地缘政治风险逐步显露,如俄乌冲突就暴露了欧洲能源供应体系的脆弱。

这些对全球供应链的再思考,正与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结合在一起。在这些发达国家,制造业就业岗位数长期下滑引发社会不满,部分民众对与中国互为贸易和供应链伙伴持保留态度。

笔者记录了过去40年间,美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在伙伴国家、产品和模式等方面的变化,重点关注过去5年(2017-2022),这正是贸易战和疫情大流行引发的动荡期。

数据表明,全球供应链正在“大重置”:美国从中国的直接进口减少,低工资地区(主要是越南)和近岸/友岸外包(尤其是墨西哥)的进口份额不断增加。

但这并不能说明美国减少了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从进口来源国看,2017年,中国在美国进口产品中占比达峰,为21.6%;2022年,这一数字降至16.5%。“重新分配”发生在产品层面。中国所占份额的下降,与越南、墨西哥进口份额的增长有关——

在美国进口的机械设备、鞋子、电话机等产品类别里,中国产品占比降低;以越南为代表的低成本地区,向美国出口了更多的服装、纺织品、电子产品;以墨西哥为代表的近岸/友岸地区,则向美国出口了更多的汽车零部件、玻璃、钢铁。

这些转变很大程度上是白宫政策所致。2018年起,特朗普政府向从中国进口的几乎所有商品加征关税。美国企业一开始犹豫不决,因为重置全球供应链会带来固定成本和沉没成本,但拜登政府延续了关税政策,这些企业不得不接受现实。

美国政府一直鼓励友岸外包、近岸外包,以减轻供应链风险,尤其是地缘政治风险。拜登政府持续促进产业回流,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和《芯片与科学法案》,它们暗含了政府通过大额补贴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两党对这一政策方向有共识,短期内不会改变。

“更高的进口关税并没有阻止中国汽车的流入”(图源:《纽约时报》)

观点

白宫的政策深刻重塑了美国跨境供应链的生产和采购格局,但需要提醒两点。

第一,供应链重新分配的政策,可能无法实现白宫的既定目标,即减少美国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

贸易数据显示,美国虽减少了对华产品进口,欧洲对华进口份额却上升了。近年,中国还加大了对越南、墨西哥的贸易和直接投资(FDI)力度。这意味着美国仍会通过与第三方国家的贸易及全球价值链,与中国保持间接联系。

这让人想起日本。上世纪70年代,美国保护主义抬头,迫使索尼、NEC等日本电子巨头开始在美国建厂、收购公司。80年代,为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威胁,日本汽车厂商“自愿”限制对美出口,并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工厂。日本还不断加大对美直接投资。时至今日,如果只看美国的进口,日本本土产品只占5%;但美国市场上“源自日本”的产品销售份额却占到14%。若只看5%这个数字,就会低估日本对美国供应链的影响程度。

鉴于当前的地缘政治气候,中国似乎不太可能效仿当年日本跨国公司的方式。但有迹象表明,中国企业一直在低成本地区扩大投资力度,从而与美国供应链保持间接联系。

1994年,中国产品在越南进口总额中占比9%,2022 年已经飙升到40%(主要是集成电路、电话机和纺织品)。同期,中国产品在墨西哥的进口总额中占比从1%飙升到了20%。

2017-2022年,中国企业在墨西哥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从2017年的3160万美元激增至2022年的1.515亿美元,涨了4倍。中国在越南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从1999年的0.004%升至2017年的7%和2021年的7.7%。相比之下,2021年美国在越南所有新的直接投资项目中仅占2%。

这些数据表明,一些企业正不断把越南、墨西哥作为中转站,将中国制造的产品售往美国。如果中国企业继续向这些地区出口零部件,再组装成产品销往美国市场,中国还会是美国供应链的重要参与者。

第二,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几乎完全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

之前的研究表明,美国关税提高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单价,而且几乎完全实现了关税转嫁。最新研究则发现,向越南和墨西哥等国家的供应链转移,同样带来了这些地区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

经过测算,当中国产品在美国商品进口中的占比下降5个百分点,美国从越南进口的产品价格将上涨9.8个百分点,从墨西哥进口的产品价格上涨3.2个百分点。这些价格上涨,最终会落在美国公司和消费者头上。这不免让人担心,白宫力推的全球供应链“重新分配”,可能会抬升物价、提高生活生产成本,造成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

考虑到与中国相关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供应链的进一步转移或许不可避免。但是,将工厂迁回美国或迁到其他友好国家的经济效益(比如集聚效应、美国制造业的创新等)是否会超过这个战略的成本,从而避免消费者承受更高物价?

目前看,执行美国当前产业政策的成本可能比公众意识到的更高昂,这点恐怕要政策制定者仔细权衡。

要想复兴美国制造业,需要整合可靠、高效的供应链网络与运输系统,还需要大量适应性强、技术熟练的劳动力。不过,一个典型案例是,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的芯片工厂,因缺乏熟练工人不得不推迟了投产计划。

翻译/云歌

编辑/绫波、九段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海闻、陈亚楠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