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9个月超500起,美国枪支暴力“看不见尽头”

海外网 2023-09-18 16:34:50

内文图.jpg

8月27日,美国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当地居民举行活动悼念8月26日枪击案遇难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枪支暴力又留下触目惊心的纪录。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GVA)统计,截至9月17日,今年内美国已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501起。愈演愈烈的枪支暴力正将美国社会拉入最黑暗的安全梦魇中。

根据GVA的统计,9月16日发生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是今年全美发生的第500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袭击造成4人受伤。这起枪击事件发生数小时后,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市发生一起导致1人死亡、5人受伤的枪击事件,成为今年第501起大规模枪击案。这是继2021年和2022年之后,美国大规模枪击事件连续第三年在9月突破500起,也是2020年以来美国大规模枪击案连续第四年超过500起,而直到2019年,美国全年发生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都从未超过这一数字。

还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今年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达到100起、200起、300起和400起的速度,都是2013年以来最快的。美媒甚至担忧,如果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今年美国大规模枪击案的数量将可能超过2021年的690起,成为有统计数据以来最暴力的一年。平均每天发生约2起大规模枪击案,枪支暴力这个美国“最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正在摧毁美国人的安全感。

枪支暴力泛滥是美国社会戾气蔓延、安全状况恶化的表征。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美国政治极化加剧、社会撕裂加深,种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等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蔓延,美国社会正变得更加暴力。8月26日,美国佛罗里达州北部杰克逊维尔市一个非裔美国人占多数的社区发生“种族主义”枪击事件,造成3名非裔死亡。枪手随后自杀,据悉,事发前,枪手曾写下“白人至上主义”言论的遗书与文章。这是种族主义意识形态引发美国枪支暴力事件的最新一例。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显示,2020年,针对美国黑人的仇恨犯罪比2019年增加了49%,而2021年,针对美国黑人的仇恨犯罪比2020年又增加了14%。此外,包括亚裔在内的少数族裔近年来遭受的种族攻击和仇恨攻击也呈现上升趋势。在“国内恐怖主义”已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安全威胁后,美国社会正变得更加暴力化与激进化。

另一方面,美国社会正深陷“枪越多越不安全”的恶性循环难以自拔。早在今年4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就注意到,尽管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可怕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尽管2021年美国因枪而死的人数就已超过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但“越来越多美国人正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购枪狂潮”。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NOR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5的美国家庭购买了枪支,每2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首次购买枪支。

然而,人均拥枪超过1.5支并没有让美国人变得更安全。截至9月17日,全美因枪击死亡的人数已达到30857人,即平均每天约120人因枪死亡,这一数据远高于其他高收入国家。波士顿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家庭枪支拥有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凶杀率就会增加0.9%。哈姆林大学和大都会州立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在有武装警卫存在的情况下,校园枪击事件的死亡率是警卫没有武装情况下的2.83倍。杜克大学教授斯旺森在接受深度新闻网站Vox采访时表示,“没有证据表明,更多人在更多地方拥有更多枪支来保护自己,是解决大规模枪击事件的正确方法。”

枪支暴力痼疾难除,美国政客难辞其咎。最近几天,美国新墨西哥州因禁枪问题频频登上美媒重要版面。9月8日,该州州长、民主党人格里沙姆发布了一项为期30天的临时禁枪令,暂停部分地区民众在公共场所携带枪支的权利。这一禁令很快遭到该州两党议员和拥枪组织的抵制,一名联邦法官在9月13日叫停了这项行政令。迫于压力,格里沙姆9月15日不得不将禁令的适用范围缩减至公园和游乐场等地,即便如此,仍有共和党州议员在社交媒体表示将发动对格里沙姆的弹劾。

新墨西哥的这场争执,正是美国国内围绕控枪问题政治斗争的缩影。由于美国两党对立升级、最高法院日益保守化的倾向加剧,以及以美国步枪协会等院外利益集团的干扰,美国事实上正朝着枪支管控越来越宽松的方向转变。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已经有27个州允许居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携带手枪,并允许学校工作人员和教师在校园内携带枪支。Vox就指出,美国的政治体制和拥枪文化令美国在大规模枪击事件后探索严肃的枪支暴力政策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困难。CNN也分析称,美国“政治体制的痼疾通常无法对枪击事件做出有意义的反应,更不用说解决方案了”,“美国无处不在的大规模枪击事件看不到尽头”。

一起又一起的大规模枪击事件让美国人人自危,也削弱了民众对美国国家治理的信心。若美国政客仍对民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只顾个人政治私利而拒绝履行职责,美国的枪支暴力“流行病”恐怕永远没有治愈的那天。(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聂舒翼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