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了一场重要的发布会。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和中联部、发改委、文旅部、文物局、国际发展合作署等部委领导出席,中宣部副部长、国新办主任孙业礼主持。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图源:国新网)
会上,王毅外长提到,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市场成为世界市场,历史成为世界历史,国际社会成为“地球村”。同时,很多人都会询问:这个世界究竟是某个国家的实力地位说了算,还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说了算?国际秩序是由个别国家来定义,还是各个国家共同来治理?现代化是少数国家的特权,还是所有国家正当的权利?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今天发布的一本白皮书里——《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
一
从时间节点看,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2.2万字的白皮书系统阐释了这一理念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实践,可以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实践的一份重磅总结。
什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个关键词:人类。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白皮书多次提到“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意为这个理念面向“全人类”,回答的是全人类的问题。
第二个关键词:命运。当前欧亚大陆重燃战火,军备竞赛阴霾不散,经济全球化出现“回头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成为常态。世界何去何从?
第三个关键词:共同体。白皮书的表述很形象:地球上最遥远的距离也不超过24小时的直飞航程。点一点手机屏幕,就可以瞬时链接到世界另一端。
面对全球性危机,各国不是乘坐在190多条小船上,而是乘坐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小船经不起风浪,只有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
当今世界已不是一国包打天下的年代了。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
《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图源:中新网)
二
站在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人类面临两种截然不同的取向:一种是想重拾冷战,挑动世界分裂对立,制造集团对抗;另一种是从人类共同福祉出发,致力团结合作,倡导开放共赢,践行平等尊重。
显然,中国坚定选择了后者。
白皮书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遗憾的是,目前某些大国在“拆零件”上乐此不疲。筑墙设垒、脱钩断链、造谣抹黑……这些都不利于全球发展。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不修好“破窗”,就可能怂恿破坏者毁掉更多窗户。如果任由某些国家肆无忌惮地“破窗”,世界将陷入愈加混乱的境地,甚至演变为战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阻止某些国家“破窗”,同时把已经被打破的“窗户”补好。
“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邻居出了问题,不能光想着扎好自家篱笆,而应该去帮一把。”白皮书里的这句话,说在了点子上。
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重大论断,再到新时代中国创造性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理念,中国对世界发展问题的思考充满了独特的东方智慧。
在肯尼亚蒙巴萨,当地民众在中国承制的蒙内铁路首批内燃机车旁载歌载舞。图源:新华社
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
白皮书提到很多例子。比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一带一路”经济学》报告预测,到2030年,“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将为全球产生1.6万亿美元收益;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推出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等举措……
这种务实作风,凸显了中国人骨子里的那股韧劲儿。打压?封锁?抹黑?甩锅?我们用铁的事实来证明中国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
如今,10年过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响应。中非命运共同体是最早提出的区域命运共同体,中阿、中拉、中国-太平洋岛国等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双边层面,中国正在同越来越多的友好伙伴构建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同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蒙古国、古巴、南非等国家就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发表行动计划、联合声明或达成重要共识,同中亚五国双边层面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全覆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实践成果喷涌而出,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当地发展建设,促进了民生福祉。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还连续6年写入联大决议,国际社会逐渐形成共识:面对共同的人类难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要想为人类赢得未来,唯有同舟共济。
白皮书的一句话让岛叔印象深刻:“任何国家都不应盼着别人输,而要致力于同他国一道赢。”是的,有人盼我们输,我们却要和大家一起赢。这是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气度和胸襟!
文/芦芽儿
编辑/绫波、点苍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