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角色逐渐同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相匹配。下一阶段,围绕中国将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人民币国际化还需稳慎扎实推进。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走过了十几年时间。其中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落地是一个重要节点,彼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可谓水到渠成。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国际社会意识到过度依赖美元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迅速摆脱危机冲击,经济实力、贸易规模、金融市场不断扩张,给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提供了条件。对中国而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也有诸多益处,包括降低汇率风险、防范输入性通胀以及维护金融安全等。
在十多年发展历程中,人民币国际化经历了快速起步、波动调整和企稳回升等阶段。推进初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逐渐扩大至全国,2014年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超20%,香港离岸金融市场上人民币存款一度超过1万亿元,2016年人民币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成为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人民币国际化经历过波动调整,但随着政策支持叠加市场需求回温,人民币国际化开始企稳回升,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与突破。
人民币支付结算功能持续巩固,投融资和储备货币功能有效发挥。支付结算方面,今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占比3.71%,创历史新高;投融资方面,今年9月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排名升至第二;储备方面,截至今年二季度末,人民币储备规模占比为2.45%,较2016年人民币刚加入SDR时提升1.38个百分点。
金融渠道成为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主渠道。今年1-9月,资本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高达28.8万亿元,是经常项下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的2.8倍。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稳步推进,沪深港通、债券通、沪伦通、跨境理财通等为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了广泛渠道。
离岸人民币市场交易更加活跃。2022年有境外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国家和地区共发行人民币债券4838.7亿元,同比增长37%;主要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余额超过1.5万亿元;境外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清算量合计504.3万亿元,同比增长7.7%。
配套基础设施和制度日趋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网络更加便捷高效,共有境内外1479家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央行间货币合作不断加强,中国人民银行共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目前有效协议为29份,互换规模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
展望下一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仍然面临较好的环境机遇。一是多国开始寻求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加强双边、区域或多边货币合作;二是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速,持续改革开放还将释放更大增长潜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基础;三是中国正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将会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化的投融资环境。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亦不乏困难和挑战。目前美元的第一大国际货币地位依然稳固,人民币与美元之间仍存在不小差距,人民币的计价、投融资、储备功能尚待充分发挥。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不断积累,如何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汇率政策有效性也是一项重要课题。
面对机遇和挑战,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关键。既应统筹好发展和安全,持续完善本外币一体化的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监管间的配合,秉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需加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聚焦贸易投资便利化,夯实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交易结算等基础性制度安排,顺应、满足和培育人民币真实需求。可以预期,在由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更加有序、更加稳健、更为扎实地推进。
(温 彬,作者为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原标题: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开放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11月21日 第 06 版)
责编:吴正丹、聂舒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