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按】
最近,巴以冲突的动向备受关注——
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在加沙地带实施“人道主义暂停”;
11月20日,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外长联合代表团访华,将中国作为国际斡旋的第一站;
11月21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召开,习近平主席发表题为《推动停火止战 实现持久和平安全》的重要讲话;
11月22日,以色列政府与哈马斯宣布,双方临时停火4天。
巴以问题的症结在哪里?长期停火止战能否实现?我们与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北京大学以色列和犹太研究所研究员梅华龙进行了对谈。
1、侠客岛:哈马斯、以色列政府宣布停火4天。怎么看这份停火协议?
梅华龙:此次停火来之不易。目前看,彻底停火止战难度较大,但也有希望。本轮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反复强调是10月7日哈马斯火箭弹袭击酿成今日加沙局面,因此对决议“只聚焦于加沙的人道主义局势”表示反对。他们的诉求是哈马斯立即释放被俘人员并放下武器投降。
应该说,这种对事态的认识和态度与巴方乃至国际社会存在脱节。他们强调以色列遭袭是加沙局势的“因”,却忽略了它是巴勒斯坦问题几十年无法获得正当、有效解决的“果”。而且要求哈马斯立即投降,军事上也不现实。目前,哈马斯虽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在奋力抵抗,且表现出较强韧性。
由于缺少能直接干预交战双方决定和行为的机制,能否长期停战,最重要的是双方如何评估战场进展。当前以军进攻不如预期顺利,加沙平民遭受巨大创伤,因而双方达成暂时停火的协议。国际社会应利用这一契机,争取敦促双方长期停火。
冲突双方特别是进攻方,不能仅将停火视作喘息的机会,战争不会带来长久和绝对的安全。只有全面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基本权益,巴以才有可能走出战火阴霾。
10月7日,巴勒斯坦民众在加沙城查看以色列空袭后毁坏的民宅。图源:新华社
2、侠客岛:从10月7日爆发冲突到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首次通过决议,一个多月间,先后有多份决议草案未获通过。安理会决议为啥这么难产?
孙德刚:10月7日至今,联合国安理会先后否决了4项巴以相关决议,包括俄罗斯提出的2项、巴西提出的1项和美国提出的1项决议。
安理会巴以决议难产,主要难在各国对巴以冲突的性质、解决出路上存在分歧,关键是如何看待哈马斯、如何理解以色列的自卫权范围。美国认为哈马斯是恐怖组织,必须遭到国际社会谴责、制裁;中国、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则主张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和袭击。
同时,美国主张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行动属于“反恐行动”,打击哈马斯属于以色列自卫权范围;其他大国普遍认为,以色列不能以行使自卫权为由,对巴勒斯坦平民进行集体惩罚。
这是10月27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拍摄的联合国大会紧急特别会议表决现场。图源:新华社
3、侠客岛:金砖国家领导人巴以问题特别视频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谈到,巴以局势发展到今天,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权、生存权、回归权长期遭到漠视;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两国方案”,恢复巴勒斯坦民族合法权利,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巴勒斯坦的权益为何被“长期漠视”?“两国方案”为何久难落地?
梅华龙:首先是历史原因。巴以问题形成背后,是欧洲在亚非拉地区的扩张。当年锡安主义运动选中巴勒斯坦,与英帝国主义控制西亚的企图一拍即合。在欧洲之外解决欧洲问题的方案,本身就漠视了非西方人民的利益。
接替英国成为这一地区主要外部势力的美国,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一直绝对支持以色列。可以说,西方对巴勒斯坦民众权益的漠视,至今未发生根本改变。
孙德刚:“两国方案”是指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两国方案”难落地的症结在于,以色列与美国对“两国方案”基本内涵的认识与国际社会主流观点存在较大分歧。
以色列认为,“两国方案”没有满足自己的安全关切。以方希望剿灭哈马斯,建立一个没有军队、首都不在东耶路撒冷、约旦河西岸犹太人定居点仍归以色列所有的“巴勒斯坦国”。
更重要的是,美国始终偏袒以色列,频频否决多项联合国涉巴以问题决议,导致联合国层面推进“两国方案”落实进程受阻。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分歧,使巴勒斯坦内部难以形成合力与共识,成为落实“两国方案”的又一障碍。
梅华龙:短期看,“两国方案”无法落实,主要是因为占优势一方没有放弃已占领土地的动力,毕竟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都没有遭受太多压力。
长期来看,落实“两国方案”也面临不少困难。“两国方案”以1967年边界为界,就意味着以色列要从第三次中东战争后所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即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撤出。但目前以方在西岸的军事存在规模很大,这一地区还有数十万犹太定居者。要撤出?以色列官方和定居者都没有动力。
最后,巴以冲突数十年,大量曾经居住在巴勒斯坦的民众已经外迁到周边国家甚至更远地区,这些海外难民如何回归?目前没有太可行的解决方案。另外,以色列国内通过了一项耶路撒冷法案,规定“完整的”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这使得两国方案里“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在以色列右翼势力中阻力很大。
11月5日,以军在加沙城施放照明弹。图源:新华社
4、侠客岛:此次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代表团开启国际斡旋,首站选在中国。大国需要发挥怎样的作用?
孙德刚:大国需要负起责任,为推动巴以问题解决提供正能量,而不是一味偏袒,或通过培养地区代理人,用巴以问题制衡其他国家。地区内的大国应求同存异,共同推动巴以问题逐步解决。
今年,中国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带动中东“和解潮”,推动伊朗和多个阿拉伯国家关系回暖,这是中国发挥大国作用的成功案例,体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致力于推进地区和平发展的能力。
在巴以问题上,中国也能在巴以、阿以间传话斡旋。中国是以色列创新全面伙伴,也是巴勒斯坦战略伙伴,与巴以两国和中东多国均有良好合作关系;中国坚持结伴不结盟,在巴以问题上不选边站队,不谋求私利,能够更好发挥斡旋作用。
梅华龙:相较于沙伊矛盾,巴以矛盾历史更长、程度更深,解决起来难度更大,但中国仍然在联合国框架内秉持正义。本次通过的安理会决议,就是中国在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通过的,对凝聚国际共识起到了基础作用。阿拉伯和伊斯兰代表团来华,也体现了利益攸关方对中国秉持公正立场的信任和赞赏。
我认为,中国可以继续与巴以邻国和其他区域内有影响力的国家磋商,推进决议实施。国际社会要利用暂时停火的契机,敦促双方实现完全停火。下一阶段关注的重点是决议的实施,需要更务实的工作和持久努力。
采写/南乔、云歌
编辑/绫波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菲扬、张青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