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过年,自然少不了春晚。一家人端上菜、斟上酒,看小品赏歌舞,有说有笑,是很多朋友的过年记忆。
不过,要是这春晚搬到您家村口呢?那就不是春晚,是“村晚”了。
2024年全国春节“村晚”主会场活动在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精彩上演。图源:新华社
一
最近,继“村BA”“村超”火爆全网后,“村晚”出圈——
湖南凤凰,4个“90后”苗族小伙组成乐队自办“村晚”,规模不大,唱火家乡;贵州榕江,“村超”贺岁战刚比完,当地人直接在球场办起“村晚”,上演最炫民族风;广西柳州,名为“侗寨百家宴 欢乐中国年”的“村晚”吸引1200余人参演,全网传播量超10亿。
“村晚”最开始是春节期间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文艺晚会。早在1981年小年夜,浙江丽水月山村就上演了全国第一台“村晚”,比电视上的春晚还早两年。
如今,“村晚”已不限于春节。2023年,为全面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鼓励引导各地“村晚”常态化,文旅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四季村晚”活动,全年示范展示活动就超过2万场,参与人次高达1.3亿;文旅部还公布了2024年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全国共有91个。
单看某场“村晚”,规模或许不大,但老百姓爱看,而且就在家门口,四季都有,“村晚”成了“最懂你的乡宴”。
2024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贵州“村超村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举行。来源:光明日报
二
“村晚”为啥能火?
前段时间,岛叔去山西临汾出差,现场沉浸式体验了一场“村晚”,名为“鼓声里的临汾”。说实话,超级震撼,有3点直观感受:家门口、自己演、有文化。
“村晚”的舞台就在家门口。岛叔去的这场,戏台周围是村民自个儿的房屋,最近的民居离戏台直线距离不过20米。从家里搬出小板凳,溜达两步就能看演出。您别担心“观众席”满员,自家小二楼也是VIP包间。
演员没有大明星,节目单上写的都是“小榆村村民”“白石村及周边村庄村民”“涧头村、乔里村等地区村民”。这场“村晚”的筹办者、山西省威风锣鼓代表性传承人张勇告诉岛叔,自己发出参演邀请后,很快就有300多个鼓友报名,不少村民放下锄头就去排练,搁下筷子就当演员。
演出内容极具地方文化特色,岛叔看迷了。临汾鼓声来自国家级非遗晋南威风锣鼓,当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就有400多名农民鼓手表演了该非遗项目。这次“村晚”,张勇既安排了传统曲目,还创新编排簸箕节奏、现代流行音乐伴奏等一些新花样。谁能想到,在簸箕里放上黄豆,结合摇、簸、筛、掂、垒等农事动作,原先用于收割口粮的工具,竟奏出了属于乡村的天籁之音!
“鼓声里的临汾”演出现场(来源:抖音)
三
看“村晚”的那天,岛叔和身边大爷大妈聊天,他们说,临汾锣鼓的群众基础很不错,几乎每个村都有锣鼓队。以前每逢过年,总有锣鼓点响起,那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这场“村晚”让岛叔记忆中的年味又回来了。
当晚现场表演的队伍中,演员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8岁,十里八乡的锣鼓队都赶来切磋。还有个小插曲:这边正演出呢,那边不知谁家的一个男娃跑上台,拿起鼓槌就敲,鼓点还跟大部队合得天衣无缝!
这是“村晚”的意外之喜,也是文化传承的最好体现。
“村晚”为啥让人上头?有网友说,这种“草台班子”的粗放感、乡土味,让谁都有机会上台秀一把,正是“村晚”独有的魅力。
的确,没有精致的服化道,没有炫目的灯光特效,村民唱着老辈人传下来的歌谣,走起最原生态的舞步……“村晚”里有中国最真实的乡土文化风貌。老百姓成了精神文化的主角,搁谁不乐呵?中国这么大,各地都有特色文化,如果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演出、吸引游子归家的节目活动,何愁传统文化后继无人?
“村晚”出圈后,怎么让“村晚”IP持续火热?不少地方在积极探索。有的将传统文化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创新内容;有的把演出搬上“云端”,跟其他“村晚”连麦PK,“争抢”观众;还有的把“村晚”跟年货大集、乡村民俗游融合,打造文旅融合品牌产品......
这些都是有益实践,相信未来还会冒出更多新玩法。说到底,文化要活起来,就得让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在生活中传承,在日常里创新。以文化聚人、以文化兴村,咱们的乡村也就更有生机活力。
文/江为
编辑/点苍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菲扬、姚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