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中国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海外网 2024-03-07 19:03:54

cc12c643a631e63f66ff4ac54a30800.png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3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在逾90分钟时间里,王毅密集回答了21个提问,向世界释放出中国将坚定做世界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的信号。

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回顾过去一年,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维护世界和平奔走,为实现共同安全尽心:围绕乌克兰危机,中国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不断为止战和谈积累条件;围绕巴以新一轮冲突,中国推动安理会通过冲突爆发以来首份决议,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中国还成功斡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复交,支持阿富汗包容建政、温和施政、和平重建,斡旋缅北冲突走向和解,持之以恒推动政治解决朝鲜半岛以及伊朗核问题。不畏强权,捍卫正义,也体现在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上。面对外部干涉挑衅,中国进行了坚决有力斗争,针对各种无理打压,采取了正当合理反制。新的一年,中国将继续把国家的发展振兴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将发挥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作用,全力办好中非合作论坛、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及全球共享发展行动论坛等主场活动,展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独特风范。

更加开放包容,展现中国外交的胸怀。当今国际社会最大的担忧,是人类会不会走向分裂、世界会不会发生新的冷战。一直以来,中国坚决反对地缘政治的小圈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巩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2023年,中国与洪都拉斯建立外交关系,同十几个国家建立或提升伙伴关系,不断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开辟“旧金山愿景”,两国关系止跌企稳;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保持高水平运行,双方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400亿美元;中欧深化对话合作,促进绿色发展,共同维护多边主义;中国首次发布《新时代中国的周边外交政策展望》,昭示同周边国家在风云变幻中守护地区安宁,在危机挑战中建设发展高地的信念与决心;同柬埔寨、老挝打造命运共同体新一轮五年行动计划,继泰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又同马来西亚达成共建命运共同体共识,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蹄疾步稳,一路向前……新的一年,中国将巩固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不同文明互尊互鉴,并保持大国关系稳定,与周边国家携手共进,与“全球南方”国家共谋振兴。

主持公道正义,亮明中国外交的风骨。当今世界新老矛盾交织,单边主义抬头,“本国优先”凸显,国际社会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有增无减。中国始终坚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过去一年来,中国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70多国加入“之友小组”,200多个合作项目落地生根,40亿美元的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投入运作,全球发展促进中心网络建设全面铺开;全球安全倡议影响与日俱增,获得100多个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支持,写入多份双多边文件;全球文明倡议从理念转为实践,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在雅典大学落成,“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良渚论坛”成功举办。新的一年,中国将继续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原则问题上旗帜更鲜明,铁肩担道义,锚定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

推动合作共赢,坚守中国外交的追求。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繁荣,推动了世界经济快速发展,但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近年来明显抬头。中国主张经济全球化应该是普惠的、包容的,并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过去一年来,中国通过举办进博会、消博会、服贸会、广交会等各大展会,与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中国全力优化对外资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国不断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对多国实行单方面免签,简化来华签证手续,从3月14日起,中方还将进一步对瑞士、爱尔兰等6国试行免签政策……新的一年,中国将不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着力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中国将坚定走团结合作的人间正道,提供更多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共产品。

当前,世界格局正在深刻变革,人类社会遭遇多重挑战。中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陈洋)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武慧敏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