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让文旅新业态、文化新场景、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

海外网 2024-03-10 17:21:26

 2月13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志愿者身着汉服进行表演。新华社.jpg

2月13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志愿者身着汉服进行表演。(图源:新华社)

“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文化”,提出了2024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标。文化热持续升温,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日益增强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写照。

文化遗产“活”起来。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宋燕讲述了六朝博物馆一扇落地窗登上热搜的故事,这扇是“是观赏城市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窗口,也是连接古今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六朝博物馆成网红打卡地,正是近年来“博物馆热”升温的缩影。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博物馆里过大年”已成为一种新年俗。在殷墟博物馆新馆,通过全息投影、虚拟数字人等动态展示,数千件文物鲜活地向人们“讲述”3000多年前的文明;在云冈石窟,3D打印展示精美雕刻、实景演出增加“粉丝”流量……多种传播手段加持,观众通过“活”起来的文物体悟中华文脉传承。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系列举措,将有助于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

传统文化“潮”起来。今年两会上,马面群等传统服饰“火起来”的话题引发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冯远征说,年轻人在表达对传统文化尊重的同时,又把它变成了一种时尚。近年来,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俄罗斯卫星社网站注意到,“新中式”服装、发型、妆容火爆出圈,这种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流行元素结合的风格受到众多年轻人的喜爱。不仅传统服饰,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受到中国年轻人喜爱。《满江红》《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传统文化题材影片强势“圈粉”,《唐宫夜宴》《洛神水赋》《只此青绿》等创意古典舞在社交媒体轮番“刷屏”,各大博物馆推出的“龙年文创”成“香饽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新的消费增长点中,国货“潮品”位列其中。“国潮”背后不仅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崛起,更是中国情怀、中国自信的彰显。

文化交流“热”起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要求。今年两会外长记者会上,跳“科目三”外国记者被认出的一幕被津津乐道,这正是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升温的一个缩影。2023年底,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写春联、贴窗花、挂灯笼、逛庙会……各国人民拥抱春节,绘就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图景。有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研发多国语言的中国年系列文化产品,组织举办世界性春节文化赛事,开通红红火火中国年网络展厅、人工智能体验等,把春节文化故事讲得更好、传得更远。截至2023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数达5.37亿,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海外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喜爱。有委员带来加速网络文学出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提案,呼吁联动各方共建全球产业链、共同进行内容培育和IP开发。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形态日渐丰富,方式方法推陈出新,中华文化将更好走向世界。

随着更多文旅新业态、文化新场景、文创新产品不断涌现,文化建设将呈现更加生机勃勃的景象。(栾雨石)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栾雨石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