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舆论场 >

数字化赋能“枫桥经验”的文化形象塑造

海外网 2024-03-10 09:56:30

在坚持中焕发生机,在发展中发扬光大,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政法综治战线的一面旗帜。随着数字科技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考虑如何推动“枫桥经验”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塑造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文化形象。

首先,“枫桥经验”文化形象有核心内涵。“枫桥经验”的文化精髓在于“发动和依靠群众,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这一理念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新时代的“枫桥经验”文化形象,不仅坚守了“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更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焕发出新的生机。这种融合使“枫桥经验”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同时,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和现代性,形成了更为丰富、立体的文化符号。数字化的赋能使得“枫桥经验”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收集和分析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和解决矛盾纠纷,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同时,数字化也为“枫桥经验”的传播和推广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熟知和认同。

其次,“枫桥经验”文化形象塑造需要数字伦理与安全保障。在数字化时代,数字伦理与安全保障对新时代“枫桥经验”文化形象塑造至关重要。遵循数字伦理是确保信息真实性、公正性与尊重隐私的基础,尤其是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挖掘和传播“枫桥经验”时,应严格遵守信息采集、使用和分享的原则,避免侵犯公民权益,以此塑造一个尊重人权、公正透明的社会治理文化形象。其次,安全保障则是文化形象稳定与持续发展的基石,在数字化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防范数据泄露、滥用等风险,确保“枫桥经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传播与实践不偏离人本、和谐的初衷,从而提升公众对其的信任度和接受度。

再次,数字技术“枫桥经验”文化形象塑造中要具体应用。数字技术在“枫桥经验”文化形象塑造中扮演关键角色。通过运用机器学习,系统能高效处理大量社情民意信息,提升矛盾纠纷的早期发现与解决能力,体现“枫桥经验”主动预防、源头治理的核心理念。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助力精准理解民众需求,加强服务对接,凸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导向,增强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为“枫桥经验”文化形象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大数据分析则深挖社会矛盾背后的规律和联系,辅助科学决策,保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得到有效执行,展现“枫桥经验”代依托科技手段实现精细治理、精准服务的崭新面貌。

此外,数字技术可以让“枫桥经验”文化形象塑造有更好的互动机制与效果评估。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新时代“枫桥经验”文化形象的塑造方式与途径。一方面,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直播等多种形式,实现与公众的实时互动交流,使“枫桥经验”更加生动鲜活地走入大众视野,提高其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精确把握受众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精准推送内容,有效提升文化传播效果。而在效果评估方面,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能科学衡量“枫桥经验”文化形象塑造活动的覆盖范围、受众反应以及社会影响力等指标。

需要重视的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有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在数字技术驱动下“枫桥经验”的文化形象塑造面临保持传统特色与适应时代变革的平衡挑战,以及数字技术合理应用与防范滥用的道德伦理考验。面对数字时代对“枫桥经验”文化形象塑造提出的挑战,实施有效应对策略至关重要。除了要强化文化形象的多元化、立体化表达和塑造外,数字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是“枫桥经验”与时俱进的重要保障。

(沈真波,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任丽莉,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责编:栾雨石、毛莉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