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欧洲车企以行动展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海外网 2024-05-11 08:06:04

内文图.jpg

4月26日,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宝马集团迷你品牌展出了两款迷你电动车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5月9日,《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在内的众多跨国汽车制造商正把目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中国科技企业,以提高自己在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的竞争力。欧洲车企投资中国再度表明,中欧合作的本质是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欧洲车企也正在用实际行动展现“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坚持与中国合作,符合欧洲跨国车企利益。有数据显示,现在欧洲从中国进口的汽车产品一半都来自德国汽车制造商。德国《世界报》5月9日报道称,宝马在中国生产iX3等电动车型并将其卖到欧洲。大众和法国雷诺旗下的达契亚的个别车型也同样如此。梅赛德斯-奔驰拥有一半股权的Smart品牌电动汽车现在完全在中国制造。路透社在报道4月底举行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时,援引雷诺、大众、奔驰等多家欧洲车企高管的话称,这些企业都在加强与中国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并加大对本地化生产和对当地合作伙伴投资方面的努力。比如,上海一家提供激光雷达遥感技术的公司在接受路透社表示,今年公司的展位接待了“更多来自欧洲企业的高管”。

中欧汽车产业早已形成深度合作发展格局。比如,大众与小鹏汽车签署战略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并入股小鹏汽车;上汽集团与奥迪公司合作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欧洲企业正在加速对中国的投资,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市场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荣鼎集团的数据显示,2022年欧洲对华直接投资总额约为77亿欧元,其中62亿欧元(85%)投资于汽车行业。可以说,中欧在汽车领域形成了深度合作发展格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网站1月24日刊文称,中国和欧洲都是生产和销售的主要参与者,都将从基于共同利益的广泛合作中受益。

中欧车企优势互补,合作前景广阔。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方面表现出色,在电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载软件方面拥有先进的专业知识;而欧洲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特别是在车辆设计、动力系统和车载芯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日前在该公司慕尼黑总部公布季度数据时表示,双方依赖关系不仅存在于最终的产品上,同时也体现在零部件和原材料上,“在欧盟没有一辆汽车不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在第三方市场,中欧车企合作也大有可为。在东南亚、非洲,不少国家提出了发展电动汽车的目标,并出台了相关优惠政策,中欧车企可以发挥各自在品牌、销售和制造等方面的优势,共同开拓新兴市场,建立国际产业链。

无论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是开展新能源产业合作,中欧都拥有巨大的合作空间。双方应当也完全可以做伙伴,给中欧和世界带来双赢、多赢。(聂舒翼)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聂舒翼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