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台湾名嘴文化:为收视率和出场费也是拼了

2015-05-11 16:21:33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QQ图片20150511162708_副本.jpg

台湾名嘴汪洁民

开一个名嘴节目一集不到5万 电视台老板乐吱吱

一个节目请6个来宾,节目制作费不到5万元(新台币,下同)。如果收视率好,可以有30万、100万的广告收入。这么好的赚钱机会,电视台老板削尖了脑袋,都在想要如何做出“有收视”的节目!

名嘴的行情分3段,A类角色的上一个节目约1万元车马费,B累角色的领6千元,C类角色的3千元。车马费行情跟你说多少话、节目时段没有关系,A类角色只要一往来宾席一坐就是那个行情。哇,那算一算,陈凤馨、唐湘龙如此天王级巨星名嘴一天跑3个通告,一个月50万车马费收入,真的很令人羡慕!

B类角色名嘴看到先行者有这么好的收入,大家每一个晚上就更卖力演出了,当场表演日本人过肩摔司机,甚至拿着玩具钞表演烧钱、冲马桶。有收视率等同你江湖地位就稳住了,也就有更多通告等着你!距离A类角色那种跑更多通告,支领更高车马费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但我们想问的是,卖力演出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请问那是临时演员?还是假名嘴真演员?

不关心国际时事,台湾观众成就了名嘴

台湾电视台不怎么播报国际事情的,因为那个没有收视率!一切都是台湾观众的错,选择了弱智的节目喂饱我们的眼睛及大脑。唯一可佩的是,台湾观众纵容了一群可以从厨房讲到外层空间的名嘴!他们很了不起,很会演,很敢讲,但这是否也是台湾竞争力衰退的原因之一?!

作为台湾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自2000年应运而生后,电视名嘴就被认为与政治人物是“相生相克”的关系。尤其是2006年到2008年,“名嘴”对陈水扁贪腐、洗钱的“揭弊运动”,让台湾政论节目一度发展到巅峰。“名嘴”们监督、批评时政,把媒体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台湾“非蓝即绿”的结构让政论节目慢慢有了立场,开始有“为反对而反对”的名嘴。理性、中立、客观都抛在脑后,不同意见、不同观点在这里得不到激荡,真理没办法越辩越明。

名嘴扩大到生活、社会、娱乐领域后,滥竽充数者也随之增多。似乎只要有一张嘴,不管话题熟不熟悉,只要有通告就上。开口闭口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有时甚至更像通告艺人,名嘴仿佛参加“表演秀”,表演得好,就会赢得收视率,就继续有通告可以上。

确实存在一些喜欢“刺激”的观众,让电视台为了收视率去放任名嘴迎合这部分人的需求。责任让名嘴完全承受,也不尽公平。粘嫦钰此事会发展到何程度尚不知晓,但正如一位学者所言,有时候对薄公堂是好事,会让人多理解“自律”二字的含义。与其上节目讨论 “名嘴如今还需要配合节目模拟演出,叹钱难赚”,不如三思而后行,以免今日出口的“爆料”,成为明日打击自己的“暴力”。


责编:刘国民

关键词:名嘴,台湾,收视率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