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两岸交流融合的大势,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

2019-06-17 17:04:5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将证明,两岸民间交流不会中断,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

timg.jpg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多场活动陆续开展 图源:新华网

第十一届海峡论坛近日在福建省举行。这项两岸民间交流年度盛会以参与人数创历史新高的规模迈入第二个十年,充分表明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两岸交流融合的大势,任何力量都切割不断两岸民众同根同源的文化纽带,时和势都在支持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力量这一边。

最近一个时期,两岸民间交流受到民进党当局的无理阻挠,甚至威胁、恐吓和蓄意设置障碍、制造恐怖,修改所谓《条例》紧缩台湾同胞赴大陆交流。对在祖国大陆召开由两岸同胞共同参与的“海峡论坛”,直接扣上“统战”的帽子,给两岸关系雪上加霜。

不过这也不奇怪。从根本上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民进党当局追寻的是一条“台独”路线,拒绝“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骨子里想的是一党之私和获取政客的利益。其次,民进党正遇上2020年选举难关,施政无能,民怨四起,民心思变,能否继续执政面临严峻挑战。再次,民进党错判局势,幻想趁着中美贸易摩擦之机,“挟美自重,倚美抗中”,甘当美国“遏中”的棋子。因此,民进党当局一而再,再而三的刻意挑起“仇中”对抗大陆,试图摆脱困境,蒙骗选民,维系政权。

必须指出的是,两岸民间交流是大势所趋,民进党及政客乱用手中的权力也无济于事。两岸民间交流顺应历史的潮流,有强大的民意基础。从1949年起两岸隔绝38年之久,当历史进入1987年时,在祖国大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八年之后,在台湾强大的民意压力之下,两岸民间交往交流之门终于打开。截止2018年底两岸人员往来累计突破1.34亿人次;两岸贸易总额累计达2.6万亿美元;台商投资累计项目逾10万个,投资总额超过700亿美元。如今,每天约3万人频繁地往来于台海之间和近3亿美元的贸易金额,台湾贸易顺差已获数千亿美元。两岸文化、教育、学术等各领域交流,热络不息。实践证明,两岸民间交流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任何政党和政客人为的政治算计与操作,都无法阻挡民间交往的巨大“洪流”。

值得肯定的是,两岸民间交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三十多年来,极端“台独”势力不断肆意挑衅大陆,两岸关系时有紧张与反复,但总体上仍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祖国大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主轴”,岛内不论谁执政,坚持推动并扩大两岸民间交流,确保两岸人民的最大利益,才使得两岸民间交流不“断流”,并成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推进了“两会”协商,乃至于两岸当局高层的“汪辜会”、“胡连会”、“习马会”。今年第十一届“海峡论坛”虽遭到民进党的胁迫、阻拦,但仍得以成功举办,其“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定位,受到两岸民众的欢迎。

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将证明,两岸民间交流不会中断,而且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融合发展。

首先,两岸民间交流的根基在基层,需要深化融合发展。迄今2300多万台湾民众来过祖国大陆的约700多万人,也就是说仍有三分之二的台湾民众,尤其是基层民众,因为种种因素从未来过大陆,对祖国大陆的实际状况并不了解。眼见为实,台湾民众需要通过交流交往,增进了解,准确认知大陆;增进共识,化解误会。

其次,两岸民间交流的未来希望在青年,需要深化融合发展。据台湾“行政院主计处户政司”统计,台湾广义上的青年(15至39岁)约900万,占总人口39%。在这庞大的群体中,每年约有70万大学毕业生。祖国大陆市场潜力巨大,已经出台系列惠台政策,未来要为两岸青年特别是台湾青年的学习、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机会。

最后,两岸民间交流的目的是共创“互利双赢”,需要深化融合发展。台湾经济属海岛“浅喋型”结构,9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和农、渔、民,需要向外发展“赚大钱”。祖国大陆持续改革开放和广阔的市场,百万台商已经获利良多,未来大陆的商机会更多,欢迎更多的同胞参与。两岸经济“互补性”强,加强合作,也有利于共同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挑战。

总体而言,形势比人强,民意难违抗。“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不论两岸关系遭遇任何风雨,或台海局势如何变幻,只要坚定推进两岸民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努力“聚同化异”,增强“心灵契合”,就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仇长根,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外网特约作者)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责编:李鹏宇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