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5日为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在贵州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在漓江之上关切桂林山水保护;在雪域高原叮嘱切实保护好地球第三极生态……
不懈努力,久久为功,中国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万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
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城市面貌(5月31日摄)。(图源:新华社)
天更蓝了。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小时候北京的沙尘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到了春天就戴大口罩,口罩上面一层灰。家里开窗户一天,地下全是灰。”
讲到这儿,他风趣地对委员们说:“当年的沙尘暴就像PM250。咱们从PM250过渡到PM2.5,现在PM2.5也解决得差不多了,这些年在一步步往前走。”
《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好于年度目标近3微克/立方米,“十三五”以来累计下降28.6%。
6月5日,游客在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鹿角湾景区观光游览(无人机照片)。(图源:新华社)
地更绿了。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通州区,挥锹铲土、培土围堰、提水浇灌,接连种下多棵树苗。这是他到中央工作后连续第十七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北京市多个植树点,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植下的一株株树苗茁壮成长。
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中国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40年“双增长”。“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启动,完成造林种草1800万亩。
5月20日拍摄的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万平口景区一角。(图源:新华社)
水更清了。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滨城市——山东省日照市,考察了阳光海岸绿道。绿道边的小广场上,市民游客们纷纷围拢过来。习近平总书记同大家说:“生态环境好,老百姓就多了一份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我们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一直有着深厚的“海洋情怀”。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为85.0%,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2023年中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提高27.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谈及当前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洪都拉斯驻华大使蒙卡达表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事关一国发展,更关乎全人类生存,“中国正在努力推动绿色发展,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道路”。(何洌)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何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