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菲尔普斯、莱德茨基那么厉害,你们怎么不去质疑?!”
巴黎奥运会女子200米蝶泳赛后,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霸气回击外媒反复纠缠的所谓兴奋剂问题。
这两天,中国体育健儿在巴黎奥运会摘金夺银,大伙儿看得热血沸腾。但在现场采访时,岛叔发现,一些外媒记者对中国游泳运动员的“热情”异乎寻常——他们提的问题甭管怎么转,最后总会绕到兴奋剂。
为啥?因为巴黎奥运会开赛前,美国反兴奋剂中心及《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联手,频繁炒作所谓“中国游泳运动员食品污染事件”。更恶劣的是,其中一些媒体、机构和个人,竟然违背职业道德、伦理操守和有关法律规定,擅自泄露包括未成年运动员在内的多名中国运动员姓名等隐私信息。
世界泳联、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早有定论,并在奥运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力挺中国游泳队。瑞士独立检察官此前的调查也显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中国游泳选手的处理“无偏颇”,没有偏袒或维护中国运动员。
事实如此清楚,还有不少外媒频繁就兴奋剂问题向中国游泳运动员发难。《纽约时报》前几天再次翻炒旧事,恶意歪曲解读,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第一时间发表了严正声明回应,称这一不实报道是对相关案件的歪曲解读和断章取义。
更讽刺的是,近期发生美国田径运动员奈顿兴奋剂检测结果呈类固醇(群勃龙)阳性案件,奈顿不仅没被禁赛,还代表美国参加巴黎奥运会。要知道,历史上此类案件中,绝大多数阳性运动员都基于4年禁赛的标准予以处罚,仅有3名美国运动员逃脱处罚。
调查已有定论,数据可以说话:半年多时间里,中国游泳队员人均兴奋剂检测21次,次数位居全球第一,而同期美国队员人均检测次数只有6次,澳大利亚队员人均仅4次。
面对频繁的兴奋剂检查,中国游泳运动员高度配合,从未公开抱怨高频次检测可能对休息和训练造成的影响。潘展乐在奥运会夺冠后说,干干净净,没什么大不了的。张雨霏也表示,配合兴奋剂检查,是每一名运动员都该做的事。
看,这就是中国运动员的格局!
中国对兴奋剂问题一直坚持“零容忍”态度,反兴奋剂更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2021年,刑法修正案增设“妨害兴奋剂管理罪”。从刑事处罚、行政执法到行业自律,打击使用兴奋剂的体系日臻完善。拿道德的金牌、风格的金牌、干净的金牌,始终是中国运动员的最高准则。
清者自清。当一些人企图将兴奋剂问题政治化、工具化,以达到不可告人的企图时,赛场上的胜利就是最有力的回应。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完赛后,获得银牌和铜牌的查尔莫斯和波波维奇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心服口服,一致认为“中国飞鱼”潘展乐应该得到这枚金牌。
那么,到底是谁在影响世界游泳运动员对巴黎奥运会“干净泳池”的信心?
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外媒记者时,张雨霏说了这样一段话:“为什么中国运动员游得快时就要被质疑?美国运动员菲尔普斯单届奥运会拿下8块金牌,美国选手莱德茨基从2012年到2024年连续称霸女子自由泳长距离项目、每届都有金牌入账,为什么没有人去质疑他们?”
当中国泳将与各国顶尖选手在泳池中奉献一场场精彩对决、赢得掌声和尊重的时候,藏在阴暗角落里的小丑是谁,不言自明。
文/奥涅(发自巴黎)
编辑/点苍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庄鹏泽、张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