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国内 >

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海外网 2024-08-06 08:45:11

金融开放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内在要求和鲜明特征。中国正在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形成,金融开放成效不断显现。

围绕金融开放,中国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到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再到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中国金融开放之路越走越宽。

高水平开放吸引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来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为外资带来了发展机遇,为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到2023年底,外资银行在华已设立41家法人银行、116家外国及港澳台银行分行和132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量达到888家,总资产达3.86万亿元。2023年,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占同期货物贸易本外币跨境收付金额的24.8%,同比上升6.6个百分点,人民币成为中国跨境收付第一大结算币种。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数据显示,2024年6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占比为4.61%,连续8个月保持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地位。

围绕金融开放,中国还在推出更多新举措。今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联合发布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简称“跨境理财通2.0”),就投资者准入条件、参与机构范围、合格投资产品范围、投资者个人额度等方面进行了完善,标志着中国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方面再上台阶。此后,又围绕优化“互换通”机制安排、有序扩大创业投资对外开放、修订合格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等推出系列措施。

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是金融开放的重要方式,对提高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推进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式已得到国际投资者广泛认可。截至2023年底,“深港通”累计交易金额超过75.43万亿元;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已达6.92万人,跨境理财通市值余额达到51亿元。2023年,债券通“北向通”交易量增长24%,全年成交9.97万亿元人民币。今年以来,境外机构连续增持人民币债券,中国债券市场成为境外投资者全球投资布局的重要选择。

“跨境理财通2.0”的推出将带来更多积极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境内外投资者需求,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跨境投融资渠道。“跨境理财通2.0”放宽了投资者准入门槛,从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降低为“满2年”,有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提高了投资者个人额度,从10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0万元人民币,有利于更好满足高净值投资者需求;扩大了试点机构范围,从32家试点银行扩展至证券公司,有利于投资者购买证券公司开发的理财产品。另一方面,有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助推大湾区跨境财富管理市场发展。随着跨境理财通等政策的推广,香港金融市场的产品、业态也将更加丰富,并与QFII等安排优势互补,极大提升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的联通程度。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中国金融开放面临一定挑战。但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仍是时代潮流,尤其是在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贸易等方面加强合作已成为国际共识,这给金融开放提供了新机遇。

面向未来,应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金融业务试点。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推进自主可控的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强化开放条件下金融安全机制。建立统一的全口径外债监管体系,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李佩珈,作者为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金融团队主管)

原标题:持续拓展金融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开放谈)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8月06日   第 07 版)

责编:吴正丹、栾雨石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