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学习小组 >

【学习小组丨基层说】借调干部能不能更规范些?| 对形式主义说“不”③

海外网 2024-09-23 20:21:00

微信截图_20240924155536.png

借调期满仍不放人、借调人数超在编人数、不按程序审批随意借调……违规借调现象,既影响基层工作开展,也孳生形式主义。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明确提出“规范借调干部”,多措并举防治基层“失血”。

每当有重大临时性任务或需要组建专班、指挥部时,上级单位往往会从基层借调干部。这种借调可以加强上下级单位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培养锻炼借调干部能力,推动相关工作完成。

然而现实中,并非所有借调都合规合理。近期中央和地方层面都公布了一些典型案例,如共青团云南省委以“挂职”名义大量违规借调工作人员,不仅超出借调规定6个月时间,期满还能“续挂”,甚至将未达5年最低服务年限的乡镇工作人员借过来。一些地方“体外循环”情况突出,导致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长期从中小学校抽调借用教师,借调教师占全局工作人员比重曾高达60%以上,有的借调时间甚至超过20年。

违规借调弊病丛生,既增加基层单位负担,也给借调者带来困扰。

“借调基层干部太多,会加重基层空岗空编现象;借调基层干部太频繁,也会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代凯说,“在个别地方,有的基层年轻干部前脚刚报到,后脚就被上级部门以跟班学习、以干代训等名义借走了。这种情况多了,就会导致上级部门人浮于事、基层单位没人干事。”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韦仁忠表示,调研发现一些单位借调过程存在规范性不足、随意性较大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借调人员在原单位的评奖评优,甚至长期借调还会影响职级待遇的提升。“这些借调人员常常‘漂’在原单位与借调单位之间,留退困难、处境尴尬,很像‘机关漂移族’。”

违规借调,原因何在?

从借调单位来看,随着机构改革推进,一些机关单位编制被压缩,但承担的职能和分工并未减少,甚至有所增加,加上一些“老资格”存在职业倦怠,领导指挥不动,所以亟需从编制外招人手。“借调单位不需要负担借调员工的工资,相当于免费劳动力,用起来岂不是‘更香’?这样一来,即使借调单位有空余编制,也不会考虑招录或考调人员。”某市组织部负责人说。

对借出单位来说,上级来要人,“惹不起”也“躲不开”。“上级单位掌握着对我们工作进行督察考核的权力,而且招商引资等事项还要争取上级单位的支持。上面来函要个人,你说能不给吗?”有基层干部表示,哪怕人要走了拖着不放回来,也不敢多问。违规借调往往不告不究,若下级不主动反映问题,上级机关违规借调的成本基本为零。

不少基层干部也想通过借调好好表现,得到上级部门青睐,最终留下来。比如,一位乡镇副科级干部表示,自己被借调到市委办工作半年,尽管生活负担重,但也咬牙坚持,因为副科级借调干部有机会从乡镇调入市直单位。她的情况,也反映出一些借调人员的常见心理。

这一系列原因,导致上级部门借调基层干部的情形越来越泛化,留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数量不断减少,业务量不断增加,负担越来越重,“小马拉大车”问题突出。

规范干部借调为基层减负,关键在上级单位。针对违规借调干部现象禁而未绝,特别是随意借调基层干部,削弱基层工作力量等问题,在以往制度规定基础上,《若干规定》从严作出“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的规定。

“非必要不借调”,不少地方也探索了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破解干部借调衍生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制定措施,明确市直部门单位“坚持非必要不借调”,细化确需从基层一线借调人员的情形,同步要求旗县区参照开展清理。山东省威海市在开展基层干部违规借调专项清理整治工作的同时,将市县两级编制下沉到镇街,并从市直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安排到区市、镇街挂职,推动更多干部和编制资源下沉一线。

基层想要“强身健体”,规范借调干部是重要一环。乡镇作为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可因违规借调再“失血”。规范借调,才能让基层干部更好发光发热。

文/辛夷

受访专家/代凯(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韦仁忠(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责编:岳雨田、陈亚楠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