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消息瞬间刷遍全网。
要理解这场极为重要的座谈会,不妨从“问题意识”四个字入手。
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为习近平同民营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图源:新华社
一
上一次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是在2018年,当时舆论场上出现了一些所谓“民营经济退场论”的奇谈怪论。相关言论荒诞不经,不值一驳,但如此话语竟能搅动舆论、甚至影响企业家和市场信心,这种现象却值得深思。
因此,那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花大篇幅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一锤定音地表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 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旗帜鲜明地强调“两个毫不动摇”,让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那么本次座谈会的问题意识是什么?
不妨看看外媒们的解读——
有外媒称,这是“北京近年来支持民营部门最强讯号”, 香港恆生指数还创下2022年2月以来最高水准;
BBC说,本次座谈会时机颇值得玩味:2月初特朗普宣布对华加征关税,“贸易战2.0”开打,同期DeepSeek、宇树科技分别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火出圈”,在全球掀起讨论(注:两家“火出圈”企业的创始人参加了座谈会);
彭博社刊文称,“如此高调的支持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中国政府视科技行业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驱动力”……
他们的解读大多聚焦两方面背景:一是特朗普上台(关税可能重新引发贸易紧张,让中国经济面临压力),二是中国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的考虑自然不止于此。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做好自己的事都是第一位的。让14亿多人民有更美好的生活,让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让发展更具高质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民营经济是重要的源头活水。“56789”的论述大家已经很熟悉——
民营经济贡献了一半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经济产出、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国没有理由不把民营经济搞好搞活。
二
要搞好搞活,就要正视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并想法设法予以解决。
习近平在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当前民营经济面临的困难是“局部的而非整体的、暂时的而非长期的、能够克服的而非无解的”。既看当下,也看长远,这个重大论断,体现了中央对相关问题本质的整体把握。
通稿里有一句话值得高度注意,岛叔甚至觉得这就是通稿文眼——
“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
毋庸讳言,相关的政策方针党中央早就定了,但是执行落实的过程中有不坚决、打折扣的情况,让民营企业的发展犯了难。
总书记接下去的论述,态度相当明确:
“要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持续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总书记也指出:“同时要认识到,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违法行为,都不能规避查处。”
总书记还要求:“要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注重综合施策,对企业一视同仁。要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立足实际,统筹抓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
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都需要精准、靶向。事实上,中央对政策执行中的梗阻点有明确诊断,并已经开出针对性药方。比如:中财办已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加快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尤其央国企需要带头清欠;国家发改委表示,将进一步打破投资壁垒,推动民营企业更加开放、公平地参与竞争性领域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从去年起,中央多部门就已联合发文,加强执法监督,尤其要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三
此次参与座谈会的企业,科技创新含量相当高。
华为、小米、比亚迪、宁德时代这种代表了5G 通信、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企业自不必说,老牌互联网企业中腾讯、阿里、奇安信的创始人也在;既有农业、食品、化学、物流等传统领域的企业家,也有宇树科技、DeepSeek等新兴领域代表。
BBC在分析座谈会参与者时就提到,十年前中国计划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都得到长足发展,中国制造业完成转型升级;彭博社则指出,在西方限制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在实现中国的技术雄心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对国家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中国不仅有意愿,而且也有资源和能力通过创新摆脱技术限制,无论成本多么高昂”。
今日中国涌现的诸多创新绝非一日之功。如总书记所说,“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企业只有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才可能赢得长久坚实的发展。此次座谈会,就是希望通过精准施策与制度保障,给市场、给企业建立更充分的信心,以科技突围、创新突围重塑民企竞争力。
政策执行真正“不打折扣”,在一个又一个“局部问题”的破解中,民营企业必将继续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文/绫波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黄之安、侯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