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2024年11月4日,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在第七届进博会消费品展区设立的“JAPAN MALL”展台。(图/新华社)
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在华独资设立电动汽车公司、58%的在华日企表示2025年将增加或保持对华投资、由超过230人组成的日本经济界代表团来华访问,寻求打造新的合作增长点……今年以来,日本经济界以不同方式释放重视中国市场、希望加强经贸合作的积极信号引人关注。中国正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欢迎日本等各国企业继续投资中国,共享发展机遇。
日本经济界积极寻求加强对华合作。2月17日,日本内阁府发布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微增0.1%,低于2023年1.5%的增速;由于物价涨幅高于工资涨幅,日本民众实际收入下降,占日本经济比重一半以上的个人消费下降0.1%。从具体数据不难看出,日本经济去年勉强保持正增长,但占GDP比例超过半数的个人消费持续疲软,拖累经济复苏。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宣布,美国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更是让日本经济界倍感焦虑。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日本经济新闻》2月19日分析称,如果美国政府对日本汽车加征25%的关税,将在两年内使日本实际GDP下降约0.2%。基于日本经济受困需求不足的“内忧”和巨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从而促使日本经济界寻求加强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的经贸合作,以中日经贸合作的稳定性来对冲今后将面临的不确定性。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曾表态称,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日本经济界为此深受鼓舞,愿同中方深化经贸、环境保护、绿色经济、医疗康复等领域合作。
中日经济深度交融,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中日两国地理相邻,这种“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是双方经济深度交融的天然基石,特别是借助便捷的海上运输航线,极大地削减了彼此的贸易成本,促进了彼此的经贸往来。在地缘优势构建紧密经贸纽带的同时,经济互补优势则拓展了中日合作的版图。日本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具备优势,例如,在汽车发动机的高效节能技术、电子产品的超精密制造工艺方面,日本处于世界前沿水平。中国经过长期发展,构建了完备的产业体系,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丰富且素质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源。中国能承接日本高端制造业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任务,借助本土产业配套优势,实现产品的高效生产。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日本产品提供了广阔的销售空间。与此同时,中国的消费品以价格优势和多样化特色,满足了日本民众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在保障日本产业原材料供应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中日经济互补优势将长期存在,使得双方在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领域不断拓展合作版图,创造出更多的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正在来华访问的日中经济协会会长近藤孝生表达期待称,“中国在新能源、电动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社会实践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希望日中加强合作,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对日本等周边邻国更是如此。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中国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和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邻国乃至世界各国带来发展机遇。针对各国希望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宣布支持全球发展八项行动,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150多个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大家庭,2024年中国同共建国家贸易逆势增长6.4%,惠及世界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针对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的逆风逆流,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放开制造业准入,并且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激活亚太自贸区进程,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中国与日本互为邻国,两国发展对彼此是重要机遇而非挑战。中国日本商会会长本间哲朗曾评价称,中国强大而完善的供应链,创新能力,充足的技术研发人才,以及巨大的市场潜力,都持续对跨国公司产生吸引力。
中日经贸合作已走过半个多世纪,取得了丰硕成果。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推动电信、医疗、教育等服务业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外资24条”政策举措落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新机遇,为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陈洋、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