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国际 >

织密海空航线,中拉互联互通更深入

海外网 2025-02-24 08:08:30

“哥伦比亚新辟上海航线加强对华贸易。”据法新社报道,哥伦比亚近日宣布,计划新增一条通往中国上海的海运航线。据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发布的消息,这条航线将从哥伦比亚的布埃纳文图拉港出发,经由中国企业和秘鲁合建的钱凯港,跨越太平洋抵达上海。

近年来,随着多条海、空交通运输航线开通,中拉立体式交通物流网络加快构建,显著提升物流及人员往来时效。比如:天津港开通3条直航拉美的新航线,覆盖拉美地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港口;中国南航开通深圳至墨西哥城的直航航班,单程时间仅需16个小时;“大连港—南美西”集装箱远洋航线开通运营,连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家的主要港口;尼加拉瓜和中国开通首条海运直航航线等。

中拉海空路线多样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源于以下因素的推动——

一是中拉经贸关系持续加强。长期以来,中拉贸易形成优势互补。近年来,拉美国家重视借助相关贸易协定促进对华贸易。目前,中国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分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与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国正推进自贸协定谈判。在此背景下,中拉贸易额持续增长。同时,中国对拉美国家的投资日益多样化,广泛分布于能源、矿产、基建、通信等领域。贸易和投资合作走深走实,促使中拉之间的物流运输和人员往来呈现增长趋势,中拉加强互联互通需求日益增强。

二是拉美国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提升自身基建水平的意愿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拉美国家日益认识到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的重要性,纷纷加快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的建设,以提升地区一体化和互联互通水平。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国家得到积极响应。秘鲁钱凯港就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为促进中拉互联互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拉立体式交通物流网络的构建,显著提升了中拉间的客运和物流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拉美国家可以通过相关交通网络的构建,促进经济要素向边缘地区延伸,激活内陆资源禀赋。例如,秘鲁钱凯港建成后,大大改善了当地城市和周边地区的面貌,一期工程将为秘鲁带来每年45亿美元的收入,并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钱凯港将形成具有综合多功能性的港口和工业节点,包括物流、工业区、服务和技术综合体及住宅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拉美国家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仅促进了国内的互联互通,也推动了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部分拉美国家通过加强本国与区域外国家的互联互通,也吸引周边国家加强与本国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推动拉美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秘鲁钱凯港建成后,通过隧道与泛美公路相连,极大提升了周边国家对此港口的兴趣。巴西、玻利维亚等国均将“两洋铁路”项目再次提上日程,希望打通本国与秘鲁钱凯港的连接通道,从而助力本国的对外贸易。

未来,中拉可以继续加强在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促进拉美国家国内、地区内和地区间的互联互通。尤其是钱凯港开通运行后,中国可以进一步参与南美地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促使更多南美国家参与到地区一体化建设中,助力拉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受访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拉美研究中心主任 曹 廷

(记者 李嘉宝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2月24日 第 10 版)

责编:吴正丹、陈洋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