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学习小组 >

【学习小组】一场基层办公会|学习总书记的好作风③

海外网 2025-03-31 14:11:42

1989年7月,习近平(右一)在下党乡召开现场办公会。应他要求,乡党委书记杨奕周坐在中间。(图源:《习近平在宁德》)

1989年7月19日,福建宁德寿宁县下党乡,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召集了一场办公会。

当时的下党,是福建最贫困的地方之一,仅有一条蜿蜒的羊肠小道与外界相连,没公路、没自来水、没电灯照明,政府没有财政收入,甚至像样的办公场所也没有,被唤作“五无”乡镇。

山路崎岖,跋涉艰难,习近平是第一位来下党的地委书记。一行人头戴草帽、肩搭毛巾、手拄木杖,冒着酷暑走了15里山路。抵达时,大家早已浑身汗湿,简单洗了洗就准备开会。

没地方开会,咋办?把廊桥旁的小学校收拾一下,就在土坯房里开。一张桌子,三把椅子,一块从村民家里拿来的床单,简单拼成了发言台。

坐在正中间的,是下党乡党委书记杨奕周。

习近平对他说:“你坐中间,我们两个坐在边上,听你讲。”

老杨一听,顿时紧张了:“你让我坐在那儿我讲不出话来啊。”

习近平说:“我们尊重基层同志,你就放心大胆地坐在当中,讲给我们听。”

对于现场反映的问题,习近平当即交办给同来的地县各部门同志,要求限时解决,比如基本办公设施、干部基本食宿、通水通电等。

调研结束后,习近平没有立马离开寿宁,次日在县政府又开了一次办公会。他提出,下党乡的发展建设要优先考虑,让各部门负责人或代表表态——你拿多少钱、他拿多少钱,现场就定下来。

为支持下党乡建设,大家拼了全力。各部门“翻箱倒柜”,凑出建设资金72万元,其中32万元用于修路,40万元用于水电站建设。1991年1月,下党第一条公路建成通车;当年12月,一座250千瓦水电站建成。

习近平在福建工作17年,共9次到寿宁,其中3次专程赴下党乡现场办公。

中央八项规定指出,“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这让人想起习近平当年在寿宁县那场办公会上讲的一句话——

“种种情况都不能成为不下乡的理由。”

文/旻含

编辑/钟祺

配音/静玄

音频剪辑/安先

海报设计/星光

资料来源/《习近平在宁德》、《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等

来源/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菲扬、卢思宇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