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金吃紧,不敢接大订单,限制了公司的成长。”不久前,在贵州召开的一场银企座谈会上,国产服务器制造商贵州云上鲲鹏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道出发展困境。
座谈会后,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迅速成立专项服务团队,走进云上鲲鹏公司解决融资难题。运用民营企业优待服务政策,依托“技术流+产业链”评价体系,银行根据公司产品生产、订单情况及发展前景制定贷款方案,并在审批和放款环节优先受理。不到20天,云上鲲鹏就得到了5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而金融是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搭建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的桥梁、运用金融科技为民营企业增信、推动金融资源向民营企业倾斜……近年来,在各类政策的支持下,像云上鲲鹏这样获得更优质金融服务的民营企业越来越多。截至2024年末,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覆盖约1/3经营主体,这些小微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
我国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发展阶段和融资诉求各不相同。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在当前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精准、更加广泛地满足各类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
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做到各类民营企业全覆盖。融资难中很大一部分是“首贷难”,我国还有很多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从未在银行体系获得授信。有数据显示,民营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因此破解“首贷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金融政策应当进一步向拓展“首贷户”倾斜,金融机构也应当加快民营企业各类数据整合应用,更精准地为企业“画像”、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外,中型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也值得进一步关注,中型民营企业金融需求大,但有的成长起来以后不再满足普惠金融的标准,应当进一步拓展针对这类民营企业的金融产品。
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强化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业主导的间接融资为主,推动大型银行加大力度投放民营企业信贷的同时,还要更注重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立足本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方面的优势,在民营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发展中提供个性化与接力式的金融服务。同时还要拓展民企直接融资的空间。资本市场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要平台,目前A股近2/3的上市公司是民营企业,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约八成公司是民企。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抓好“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
继续下大气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建立多元化融资配套机制作保障。引导激励金融机构的同时,各方也要协同联动,在防控风险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比如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信用评级和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涉企信用信息在依法合规前提下向金融机构开放查询,缓解信息不对称。还要进一步健全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民营小微企业的增信支持力度和对金融机构的分险作用。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相信在更优化的融资环境中,民营企业能够加快自主创新,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风险管控,坚定不移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赵展慧)
《人民日报》(2025年04月28日 第 18 版)
责编:吴正丹、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