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游客在泰国北榄府举办的灯笼节上参观。新华社发(拉亨 摄)
6月30日,以“当东方遇见西方”为主题的“大师音乐交流会”在北京华彬歌剧院举行。期间,来自泰国艺术部的表演团体,为现场嘉宾带来了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孔剧。以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泰国传统文化表演,为中国泰国建交50周年注入文化交流活力。2025年7月1日是中泰建交50周年纪念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期待中泰双方继续携手前行,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更好造福两国人民,更多惠及地区和世界。
中泰友好传承千年,“中泰一家亲”历久弥新。作为地缘相近的好邻居、血脉相融的好亲戚、命运与共的好伙伴,中泰友谊在两国建交之前便已深植于文明交融之中。尽管中泰政治制度不同,但自1975年建交以来,两国始终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坚定支持彼此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支持彼此维护本国核心利益。高层引领和战略互信构成中泰关系坚实政治基础,为两国关系提供了不竭动能。2001年8月,中泰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就推进中泰战略性合作达成共识。2012年4月,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2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泰国进行历史性访问,同泰国领导人就构建中泰命运共同体达成重要共识,中泰关系步入新时代。今年2月,泰国总理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推进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达成新的重要共识,为双边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不久前来华访问的泰国国会主席兼下议院议长万诺曾表态称,泰中友谊源远流长,两国血脉相融、文化相通。泰中建交50年来,始终合作共赢、和衷共济。
中泰互利合作,助力发展造福民生。中泰关系能够密切发展,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双方的合作能造福两国人民,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中国连续12年成为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泰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最主要外资来源国、最主要旅游客源国。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中泰双边贸易额达到622亿美元,同比增长15%。除了宏观经贸数据外,中泰近年来在很多新兴领域也取得丰富成果。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泰国政府近年来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泰两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为新增长点,在整车生产、动力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泰国媒体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备、技术先进,有助于泰国实现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占比30%的目标,提升汽车智造水平并促进就业。泰国工业部前部长宾帕达·威猜恭表示,多家中国汽车品牌在泰“安家落户”,极大促进泰国汽车业转型,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中泰文脉相通,特殊纽带缔结特别亲缘。泰国是华人下南洋的主要对象国之一,是海外春节最热闹的地方之一,每年正月初一泰国国王和王后都会在王宫内设台祭祖。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中泰双方自去年底以来即开始共同举办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去年11月,中泰联合发布了建交50周年纪念标识,主体为龙与娜迦相交织成“50”的图案,寓意着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今年2月,“遇见”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摄影展在曼谷华彬东盟健康产业园隆重开幕,数十张摄影作品精心呈现,不仅是对中泰半世纪友谊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合作与理解的殷切期盼,将中泰两国人民的心紧紧相连;3月,为庆祝中泰建交50周年暨泰国空军成立88周年,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受邀来泰执行飞行表演任务,泰国国王和王后亲临现场观摩,为中泰友好关系书写了新佳话......长年致力于推动中泰人文交流的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认为,人文纽带是中泰关系最温暖、最坚韧的桥梁。只有让更多普通民众深度参与到两国交往中来,双边合作才能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和更深厚的基础。过去几年间,依托在泰国曼谷建设的“华彬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以北京颐和园为蓝本建造的中式建筑以及综合性产业布局,华彬文化基金会先后举办了音乐会、摄影展、文化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十余场。
中泰建交50周年,不仅是历史的回顾,更是未来的起点。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期待中泰进一步弘扬传统友好,加强战略沟通,拓展互利合作,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携手打造中泰下一个“金色50年”。(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陈洋、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