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是11个金砖成员国与10个伙伴国“11+10”金砖大家庭的“首秀”。同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正式迎来哥伦比亚和乌兹别克斯坦两位新成员,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于2015年,是由金砖国家共同倡议建立的国际性金融机构,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旨在为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动员资源,并作为现有多边和区域金融机构的补充,促进全球增长与发展。自2021年启动扩员进程以来,孟加拉国、埃及、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等新兴经济体相继加入,使得该行成员构成更加多元,覆盖地域更加广阔。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扩员“加速度”背后,是国际社会对金砖合作机制的信任,更是全球南方国家“用脚投票”的选择——在单边主义抬头、发展鸿沟扩大的当下,一个真正代表全球南方利益、专注于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多边平台,正在为全球治理注入更多动能,彰显出巨大的吸引力与感召力。
当前,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起步和加速阶段,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资金需求巨大。与此同时,全球发展面临严峻的筹资挑战。由于国际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4倍的借贷成本。作为金砖合作的重要机制之一,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积极助力破解全球发展筹资难题。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已批准了120个项目,总额达390亿美元,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卫生和社会发展等关键领域。在印度北部,城市铁路的开通将自德里到密拉特的车程,从3—4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在巴西东北部,旋转的风机叶片将荒原上的疾风转化为点亮万家灯火的绿色电能;在中国广西,加快建设的公路项目为当地疏通区域经济发展动脉……这些项目的贷款资金,都来自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一个个实打实的融资成果、一项项落地生根的民生工程,直接回应全球南方国家的发展诉求。
近年来,金砖国家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确定为合作的重点方向。与此相适应,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在这些领域不断加大融资力度。以绿色发展为例,聚焦清洁能源、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绿色投资,成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核心战略之一。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6月,相关投资已完成支持新增清洁能源装机容量2000兆瓦,每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约1360万吨。在2022—2026年总体战略周期内,新开发银行有约40%新增投资将聚焦于气候领域。
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全球南方国家为全球南方国家服务的银行”。正如行长罗塞芙所说,新开发银行成员国一律平等并确保“所有声音都能被听到”,新开发银行对各国提交的融资方案持开放态度,尊重各国需求和主权,不设立附加条件。数据显示,在新开发银行所有投资项目中,以成员国货币开展的约占24%,显著高于其他多边开发机构。在融资方面,新开发银行约1/3债券以成员国货币发行。本币融资更符合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有助于提升这些国家金融抗风险能力。
作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东道国,中国长期支持新开发银行运营发展,同新开发银行加强项目合作,聚焦绿色、创新、可持续发展,取得众多务实合作成果。随着“大金砖合作”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开发银行也将开启高质量发展的第二个“金色十年”,继续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新兴力量和全球南方合作的金字招牌,为推动全球南方联合自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注入更多正能量。(李嘉宝)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10日 第 06 版)
责编:吴正丹、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