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景区内拍照。(图/新华社)
“马来西亚公民将可免签进入中国”,尽管中马(马来西亚)互免签证协定7月17日才正式生效,但马来西亚《星报》在7月16日就按耐不住提前宣传了,并向马来西亚民众详细介绍免签的相关内容。作为国际权威旅游媒体的《旅行与旅游世界》网站17日评价中马互免签证是“历史性的”,有望增进双边互动。伴随中马正式进入“免签时代”,必将进一步促进双边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合作,推动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
“说走就走”的背后,是国家间满满的信任感。签证政策,在外交中从来不是孤立的行政手段,而是国家间政治关系的“晴雨表”。只有建立在稳固的战略互信基础上,国家之间才会放宽签证限制,甚至实现制度性互免。回顾历史,中马两国自1974年建交以来,双方始终立足战略自主,尊重彼此发展道路,树立了国与国相互成就、合作共赢的典范。近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马来西亚对华政策始终保持独立、理性、合作的主基调,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更是在多个公开场合强调“中国是马来西亚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伙伴”,这种长期稳定的对华态度,是中马能够实现签证互免的制度基础。马来西亚马中睿智库首席专家阿兹曼·乌江7月17日介绍称,马来西亚相关机构去年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77%的马来西亚受访者对中国持正面看法;超半数受访者对两国免签政策表示支持。在阿兹曼看来,免签政策推动了两国民众相互沟通,增进了彼此情谊;两国民众的密切往来也为免签政策进一步延续奠定良好基础。
一纸免签,打开中马务实合作的更多可能。以经贸合作为例,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中马互免签证为双边贸易投资合作装上了“加速器”。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两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产业投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合作潜力不断释放。以往,企业高管为参加一场行业展会需提前多日办理签证,供应商考察工厂常因审批延迟错失合作良机。如今,借助于互免签证,商务人士可实现“周末飞吉隆坡谈订单,周一返广州跟进生产”的高效节奏,这种时间成本的压缩将直接转化为贸易合作的竞争力。互免签证更深远的影响在于投资领域的协同深化。12年前开园的马来西亚马中关丹产业园,与中国中马钦州产业园联动发展,开创了“两国双园”国际产业合作模式。今后伴随互免签证的实施,将让园区企业的技术交流、管理对接更加顺畅。钦州产业园的中企可随时邀请关丹园区的马来工程师现场解决设备调试问题,马来西亚的农业企业也能快速赴华考察农产品加工技术。正如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总会长卢成全所言,“签证壁垒的消除,让中马企业从‘远程合作’走向‘贴身协作’,这种转变将催生更多产业链融合的新业态。”
不止过去,中马还将共同开创下一个辉煌50年。此次互免签证看似是一项便利民众往来的务实举措,实则是中马政治互信深化、战略协作提升、人文纽带巩固的重要象征。它预示着两国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更加紧密、互利、富有前景的新阶段。当前国际秩序加速重构,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有所抬头,部分西方国家鼓吹“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使全球治理面临严重分裂风险。在这一背景下,中马合作秉持“对话而非对抗、包容而非排他”的理念,为国际社会注入了宝贵的稳定力量。作为全球南方成员,中马坚持不选边、不对抗、不附庸任何强权,而是致力于构建更加平衡、包容、公正的国际秩序。这种战略选择,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呼声。2024年中马共同庆祝建交50周年,今年4月中马两国领导人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至新高度,宣布构建高水平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中马友好合作已驶入快车道,将在共同目标指引下提质升级,携手为地区繁荣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和马来西亚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常来常往、亲如一家。展望未来,期待中马在下一个50年继续把握历史主动,勇立时代潮头,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不断注入稳定动能。(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陈洋、张轩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