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北京链博会开幕前一天,英伟达CEO黄仁勋带来了他口中“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英伟达的H20芯片,可以卖中国了。
3个月前,特朗普政府一纸禁令,不让英伟达把芯片卖中国。如今,态度大转弯。
为啥?得从H20芯片说起。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链博会上(图源:外媒)
一
H20是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AI芯片。
按照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要求,英伟达降低了其性能最强的芯片H100的算力,以H20的名称销往中国。
但今年4月,白宫突然扩大管控范围,将H20级别性能水平的芯片纳入禁令。
结果,英伟达两季度亏损预计超100亿美元。
不甘坐视亏损,黄仁勋亲自出马游说,敦促白宫取消向中国出口AI芯片的限制,称全球50%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来自中国,中国在购买芯片上花的钱比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多,退出中国市场会让中国科技增加销售额,最终在海外市场上与英伟达竞争……
一句话,中国是英伟达无法失去的大市场。中国市场占英伟达全球营收13%,2024财年约170亿美元。一朝解禁,对黄仁勋来说,当然是“非常、非常好的消息”。
过程当然少不了权衡博弈。
“说H20会被用于军事用途,这缺乏实证基础。”对外经贸大学数字经济与法律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欣称,美国在AI基础设施上的领先优势不会因H20出口动摇,毕竟英伟达H20的算力远不及最新旗舰芯片GB200,而甲骨文、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已经大规模采购、部署GB200。
中国国产替代的加速突破,也大大改变了博弈格局。过去一段时间,英伟达在华市场占有率,从4年前的95%一路跌到50%,腾出的空间,几乎全部被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寒武纪等本土厂商收入囊中。摩根士丹利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GPU自给率达到34%,该数据在2027年可能大幅提升至82%。
中国国产芯片也在持续发展。华为昇腾910B实测性能已追平H20,华为论文显示,新一代910C实测效率已超过英伟达H100水平。对美国来说,继续封锁H20,已无法有效迟滞中国AI发展,反而让自己付出沉重代价。用黄仁勋的话说,若失去中国这一未来几年将达500亿美元的AI芯片市场,美国将面临“收入、税收、就业”三重流失。
权衡之下,放松管制似乎更符合美方当前利益。
2025年4月,英伟达CEO黄仁勋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图源:外媒
二
业内反应如何?
短期内,恢复销售的H20芯片可以成为算力“救急包”:人工智能产业链布局重新提速,随着订单解冻,禁售期内被迫延期的AI项目,如今研发、部署、上线节奏全面回弹。
牛津经济研究院指出,不少中国客户出于既有软件栈和生态惯性,仍倾向选择英伟达。利好刺激下,英伟达股价应声上涨4%,A股算力板块集体走强。
但是否从此皆大欢喜?
此次暂缓施压,并非美国战略目标的转向,而是策略工具的阶段性调整。美国政府和企业,仍在严守“许可证制度”闸门。确保美国在人工智能等关键科技领域的全球领先地位,在中美长期博弈中占据上风,依然是白宫未变的深层意图。
知情人士称,有中国企业在走H20采购申请流程,但只有在英伟达白名单上的中国公司才有资格登记潜在采购意向,英伟达还须将订单送交美国政府审批。同时,H20单价约为1.2万美元,比同档国产芯片高50%,但性能上仅为H100的15%。
此外,美国国内鹰派公开反对H20解禁,要求美商务部重新审查。一旦政策再次收紧,已拿到的订单也可能瞬间作废。
张欣建议,破除“缺芯”局面要双线并行:一边积极申请、储备进口高端芯片,同时系统提升供应链韧性,用算法创新和国产生态把算力缺口补回来,走可落地的技术替代路线,让“国产硬件+软件+算法”形成闭环,摆脱对任何单一外部供应的依赖。
同时,下游人工智能企业的短期策略应聚焦与国产芯片厂商的合作,减少单一来源依赖;在技术研发层面借鉴DeepSeek 经验,通过模型压缩、混合精度、动态剪枝等技术,让“次高端”芯片也能跑出接近旗舰的性能。此外,还可探索建立算力池共享机制,多家中小模型公司联合采购、分时复用,摊薄单卡成本,提高利用率。
芯片之争,固然要拼科技实力,更核心的是竞合哲学。
“中国已具备足够算力,无需依赖美国;限制政策反而加速中国自研芯片崛起。”黄仁勋称。
这位商场棋手的清醒,是某些华盛顿政客的盲区。当黄仁勋在链博会阐述AI愿景时,白宫或许该想想他此前的论断:中国是“竞争者和对手,而非敌人”。
文/舟游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亚楠、王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