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国际 >

全球人工智能合作正当时

海外网 2025-07-21 08:32:30

7月16日至2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举办。新加坡《联合早报》关注到本届链博会新面孔增多,有230多家首次参展的中外新伙伴,其中,全球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美国英伟达首次在链博会上参展,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出席本届链博会。

中国人工智能(AI)领域近年来发展迅猛,在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上都走出了极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英伟达在内的众多全球AI企业参与中国市场,正是因为看到了中国AI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广阔前景,也得益于中国在吸引全球AI企业深度参与方面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优势。

首先,技术创新和大模型技术的突破是一大亮点。中国本土大模型技术通过强化学习使模型自主进化出复杂推理能力,极大提升训练效率,降低了对高昂计算资源的依赖,在性能上可与国际顶尖模型比肩,开辟了新的技术方向。中国AI企业还将核心模型和代码开源,吸引全球AI开发者参与,为开发者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加速技术传播和创新。

中国庞大的AI市场也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们看到AI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领域,比如工业智能制造,医疗诊断AI辅助系统,文化创意行业内容创作等。这些丰富的应用场景为AI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促进技术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场景反哺技术”的良性循环。在技术创新基础上,中国形成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模式。高校和科研机构深耕基础研究,企业投身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芯片制造、算法开发、应用场景拓展等环节形成合力,科研成果得以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政策环境上,中国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支持力度堪称强劲。通过人工智能相关战略规划,为产业发展绘制蓝图,各级政府配套了大量细化政策,从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到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一应俱全。

基础设施层面,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5G独立组网网络,各地积极布局超算中心、智算中心,这为AI所需的海量数据传输、实时交互、复杂算法运行等提供了坚实保障。

此外,中国还拥有海量人才储备。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人工智能指数报告,中国拥有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一批中国企业跻身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世界前十。在逐渐完善的AI人才培养体系下,中国每年还有数百万相关专业毕业生为产业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全球AI企业进入中国,能招揽到不同层次、专业的AI人才,满足企业研发、运营等多方面需求。

未来几年,中外人工智能企业合作正当时,中国对全球AI企业而言,是极具吸引力的合作沃土。

在技术研发领域,中国企业在大模型训练、算法优化等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国外企业在芯片技术、底层架构设计上拥有深厚积淀,双方合作,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如提升模型训练效率、降低算力成本等;标准制定领域的合作也至关重要,随着AI技术广泛应用,全球统一的技术标准、伦理规范亟待建立。中外企业合作参与标准制定,有助于平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诉求,提升标准的科学性与普适性。

当然,要实现更深入、可持续的全球AI合作共赢,还需要多方发力。各国应积极对话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建立数据跨境流动规则、技术合作框架等政策机制,例如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明确数据使用权限、安全责任等关键问题。诸如链博会这类全球产业平台,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独特角色。全球AI企业能通过链博会展示最新技术成果、创新产品,与同行切磋交流,捕捉行业前沿趋势,也有利于全球AI团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政策导向、产业生态,精准对接中国的合作伙伴;对中国本土AI企业而言,链博会则是拓展国际合作的窗口,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AI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让中国在全球AI产业发展中行稳致远。

受访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专家、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 梅 涛

(王慧琼、周奕璇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7月21日 第 10 版)

责编:吴正丹、陈洋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