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中韩要做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

海外网 2025-07-28 21:09:13

资料图:韩国游客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拍照留影。(图/新华社)

“中韩要做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推动两国关系向更高水平迈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月28日应约同韩国新任外长赵显通电话期间如此表示。这是继6月10日中韩两国元首通电话后,中韩之间的又一次高层外交互动。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一个健康稳定、持续深化的中韩关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

中韩合作要走深走远,首要条件是政策不摇摆。政策稳定是战略互信的基石。建交30多年来,中韩关系定位之所以实现“三级跳”,从最初的“合作伙伴关系”到如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靠的正是中韩历届政府对双边关系定位的共识与坚守。尽管不久前韩国政局出现一些变化,但韩国新政府就职后,两国元首通电话,中韩关系实现良好开局。韩国新任外长赵显在此次通话期间表态称,“韩方高度重视韩中关系,期待密切两国高层交往,面向未来,推动韩中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更大发展。”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专任研究员杨延龙认为,韩国新政府成立后,展现出更为友好、务实的对华政策取向,为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良好开端,而中韩外长级对话则进一步显示出双方对构建健康稳定双边关系的深切重视。此次通话有助于双方在韩国新政府成立之初及时交换意见,为新形势下中韩关系的发展奠定基调,推动两国关系在新起点上稳步前行。

做真伙伴,中韩须坚持独立自主。中韩作为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各自的外交决策理应由本国国情与核心利益决定,而非屈从于第三方意志。历史经验表明,当中韩双方都能坚持独立自主时,双边关系往往能突破瓶颈——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建交突破,还是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都是两国基于自身利益自主决策的成果,也因此释放出巨大合作红利。反之,当外部因素过度渗透到双边议程中,不仅会稀释“战略合作伙伴”的成色,更可能让两国陷入不必要的困境。杨延龙认为,与此前时期相比,韩国新政府的对华政策展现出相对独立自主的一面。尹锡悦政府执政期间,其外交政策表现出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特别是在半导体出口管制等问题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单边措施,导致中韩关系陷入低谷。而李在明新政府更注重实际利益,深刻认识到中韩经济深度融合、相互依存,政策导向上有望推动韩国回归“实用主义”外交传统,助力中韩关系改善发展。

中韩互惠互利,才能共进共赢。经济领域的深度交融是互惠互利的首要体现。中韩建交30多年来,双边贸易额从最初的几十亿美元跃升至如今的数千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保持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地位,韩国也是中国重要的外资来源国和技术合作对象。这种紧密的经贸联系,本质上是两国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增强互惠互利需要双方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杨延龙认为,中韩同为自由贸易的受益者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双方应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等多边框架下加强协调,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行径;利用自身经济影响力,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稳定,积极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韩国将于下半年主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双方可借此重要平台倡导开放包容的多边合作,推动完善公平合理的自由贸易规则;加快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进程,这不仅将显著提升双边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也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自由贸易树立高水平合作典范。

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多。期待中韩双方坚守建交初心,坚定睦邻友好方向,坚持互利共赢目标,共同推动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共同助力地区乃至世界的繁荣稳定。(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陈洋、吴正丹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