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讲解员侯京京。(主办方供图)
7月30日,“山河映忠魂”全国英烈讲解员大赛第三场复赛在四川自贡举行。来自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的讲解员侯京京成功晋级。她在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网采访时表示,江竹筠烈士牺牲在重庆渣滓洞监狱,这次来到江姐故里参加比赛,对江姐的故事、江姐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侯京京选择成为一名英烈讲解员,是受到重庆红色文化的感染。她回忆道,某次来重庆旅游时,恰逢重庆“11·27”大屠杀纪念日,她看到市民们自发购买花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当天下着雨,大街小巷里涌动着前去哀悼的人流,这一幕景象深深触动了她。担任英烈讲解员后,她负责宣讲渣滓洞的历史。一位前来瞻仰的老人尤其令她印象深刻,要去渣滓洞,需要走过长长的阶梯上山,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克服身体不便,在家人帮助下推着轮椅来到山上,在献花区域,老人颤颤巍巍起身,整理自己的衣冠,庄重地向江姐献上一支菊花。
在复赛现场,侯京京选择了一位牺牲在渣滓洞的烈士韩子重进行宣讲,宣讲的题目是《灰烬中的槐花信》。她表示,这位年轻的烈士与自己年龄相仿,她将自己代入韩子重的恋人车毅英,以第一人称视角娓娓道来,“亲眼”见证那段悲情岁月,感悟革命先烈信念如磐,面对未知的明天,勇敢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有些理想,值得用看不到的明天来殉葬。”侯京京说,有些人是因为看见了所以才相信,但有些人是因为相信,所以能看见光明未来,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来讲述英烈故事,她更好地理解了先辈的抉择。
在距离渣滓洞不远的白公馆,共和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宋振中在此牺牲。侯京京表示,“小萝卜头”的故事感染了许多少年儿童。暑假期间,许多家长自发带着孩子来到白公馆、渣滓洞接受红色教育。夏天的山城,天气格外炎热,许多孩子却不畏酷暑,希望了解更多英烈光辉事迹。红色基因代代传,英烈精神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何洌)
责编:王陈逍遥、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