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位于肯尼亚的索西安地热电站,该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图/新华社)
“中国宣布这一承诺之际,美国正在收回其承诺”“在美国背弃国际合作的情况下,中国展现出大国责任”“中国的承诺对全球气候意义重大”“此举重振了全球减排努力,即便美国退出了《巴黎协定》”……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每日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等外媒9月25日积极聚焦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4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视频致辞中所宣布的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等。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兑现承诺。
中国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深知减排与发展的平衡之道,却从未以此为借口放缓行动。近年来,中国稳步推进“双碳”目标,建立了“1+N”政策体系,尤其是自2020年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中国是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贡献了全球1/4的新增绿色面积。现在,中国每3度电就有1度是绿电。巴基斯坦《论坛报》9月15日刊文评价,中国正在树立一个值得全球关注和效仿的榜样。中国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如果其他工业国家也效仿此举,应该能终结自工业时代开始以来世界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面对个别国家的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中国始终坚守多边主义初心,将自身发展成果转化为全球公共产品。从阿曼沙漠中绵延的“光伏海洋”,到巴西穿越热带雨林的特高压输电线;从东南亚的低碳示范区,到小岛国的节能灯……中国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让绿色能源从“奢侈品”变为“日用品”。过去10年间,中国推动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中国提供的绿色技术、绿色方案、绿色标准正不断转化为行动和成果,显著提升了清洁能源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可及性。《华尔街日报》9月25日称赞,中国已成为清洁能源技术的主导制造商和10年前签署的国际气候协议《巴黎协定》的捍卫者。美国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菲利普·克莱顿认为,“只有让尽可能多的人获取绿色技术,我们才能战胜气候危机,中国的相关举措正在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性挑战,多边主义是有效良方,团结合作是唯一选项。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事实上,全球气候治理从来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各国携手的集体行动。中国深知这一道理,始终以包容姿态推动国际合作。在今年4月的气候和公正转型领导人峰会上,中方提出“坚守多边主义、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公正转型、强化务实行动”四点主张,而在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方则呼吁,各国应当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当落实率先减排义务,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各国应当加强绿色技术和产业国际协作,努力弥补绿色产能缺口,确保优质绿色产品在全球自由流通,让绿色发展真正惠及世界每个地方……日本地球环境战略研究机构气候与能源部副主任南达·库马尔·贾纳达南表示,维护多边主义、促进公正转型、共享绿色创新,对于实现安全繁荣的未来至关重要。携手共进,世界各国才能建设一个有韧性的地球家园。
十年《巴黎协定》,见证了全球气候治理的曲折前行;中国的绿色实践,为这份历程写下了最坚实的注脚。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中国愿同各方一道,切实履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各尽所能,团结协作,推动共建清洁、美丽、可持续的世界。(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王陈逍遥、陈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