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港台腔 >

细说“桦加沙”袭港

新华社 2025-09-25 08:17:50

随着超强台风“桦加沙”逐渐远离,香港天文台24日20时20分改发三号强风信号(俗称“三号风球”),至少维持至25日7时。“三号风球”意味着香港平均风速预计为每小时41至62公里,本地风力虽逐步减弱,但多处仍吹强风,离岸及高地间中吹烈风。

“桦加沙”袭港期间,香港天文台24日凌晨2时40分发出“十号风球”,至13时20分改发“八号风球”,“十号风球”持续10小时40分钟,成为香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第二长的“十号风球”。这也成为1964年之后,香港再次一年内两次发出“十号风球”。

香港天文台24日指出,“桦加沙”影响期间,香港多地出现暴风至飓风级别风力,整体风力与2017年“天鸽”、2023年“苏拉”及今年“韦帕”相近,但弱于2018年“山竹”。受雨带影响,香港24日出现频密狂风大雨,午夜至13时普遍录得超过100毫米雨量,部分地区超过200毫米。

香港天文台表示,“桦加沙”带来显著风暴潮,叠加涨潮影响,多区水位明显高于正常潮位,维多利亚港水位升至海图基准面以上约3.4米,接近2017年“天鸽”期间水平。台风还引发越堤浪,导致沿岸多处水浸。所幸“桦加沙”路径略偏西,最强风力未直接冲击香港,未造成更严重破坏。

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领导的“应对极端天气督导委员会”统筹各政府部门全力防灾减灾,并在台风远离后迅速开展善后工作,力争尽快恢复市面正常。

截至24日20时,有约百名市民在风暴期间受伤,后在公立医院接受诊治。

截至24日17时,特区政府渠务署共接获19宗水浸报告,已完成处理其中14宗;土力工程处接获4宗山泥倾泻报告;路政署收到约1620宗道路事故报告,包括约1050宗塌树;消防处共处理143宗被困升降机事故、454宗自动火警报告、393宗塌树报告、1宗山泥倾泻及9宗水浸事故,并在水浸中协助61名市民转移至安全地点。

特区政府民政事务总署于23日8时提早开放临时庇护中心,风暴期间在各区共开放50个临时庇护中心,共有约900人入住。

随着风力减弱,香港公共交通逐步恢复。香港城巴公司部分日间路线及机场快线自24日21时20分起陆续恢复,部分路线需改道行驶。香港九龙巴士公司及龙运巴士公司超过80条路线同期恢复,穿梭落马洲与皇岗口岸的“皇巴士”于20时恢复正常。

港铁公司所有铁路线已恢复运营,部分轻铁线路准备中,港铁巴士仍暂停服务。东铁线、机场快线等班次有所调整,高铁香港段24日全部班次取消。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4日表示,超强台风“桦加沙”逐渐远离香港,但特区政府不会松懈,正努力协调各部门全力应对风灾善后工作,争分夺秒尽快抢修受影响路面及小区设施等。相关人员会通宵工作,务求在25日早大部分市民上班前,市面可恢复正常运作。由于恶劣天气或会维持一段时间,呼吁市民继续提高警觉,切勿松懈。(奚天麒)

责编:吴正丹、陈洋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