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大伙都看了吗?
这是一个真实历史故事:1949年8月,原本准备迎接解放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吴石,突然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次长;为获取更多情报,他毅然前往台湾,继续向中共华东局提供重要情报。
同期,本打算从香港返沪的中共党员朱枫,在吴石的交通员牺牲后,选择赴台接任。吴石等四人组成的“东海小组”,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给大陆送来诸多极具价值的军事情报……
剧中人物,九成以上实有其人。
吴石、朱枫、陈宝仓
一
先说吴石。
21岁时,吴石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与白崇禧、张治中等为同期同学,毕业时在800名学生中名列第一。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吴石已进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负责对日研究和搜集日方情报,是一名坚定的“主战派”。他才学渊博,是国民党军中少有的文武兼通的儒将,在昆仑关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然而硝烟未尽,内战又起,吴石对此极度反感。在时任国民党立法院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何遂的牵线下,年逾五旬的吴石改变人生航向,成为中共隐蔽战线中的一员。
解放战争期间,按照中共党组织指示,吴石与中共中央上海统战军运局保持密切联系,进行军事核心机密收集与传递,参与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发展组织骨干,策反国民党军政上层人士等工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华东、华中,夺取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立下奇功。
1949年8月,吴石随国民党残余部队退至台湾,被蒋介石委以“国防部参谋次长”重任,进入国民党军事机构最高决策层。
为确保吴石情报线畅通安全,除了他的副官聂曦外,党组织还安排陈宝仓、朱枫等人组成“吴石情报组”——吴石和陈宝仓搜集情报,聂曦和朱枫传递情报。
赴台前,陈宝仓官至国民党国防部中将高级参议。为消除蒋介石怀疑,陈宝仓携家眷入台,利用职务之便搜集重要军事情报并交给吴石。吴石安排聂曦向党组织传送搜集来的军事情报,聂曦处事精干,从未失手。
朱枫烈士故居
二
1949年10月、11月,解放军在金门战役受挫,解放台湾的事业比任何时候都更需情报战线的支持。
此时,长期在沪、港两地从事地下工作的朱枫,听从党组织安排来到台北,化名“陈太太”开展地下工作。表面上,朱枫在一家杂货铺里打零工;暗地里,她分别与吴石和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接头。
蔡孝乾是台湾本地人,参加过长征,代号“老郑”。朱枫向“老郑”传递中共中央华东局指示,设法将吴石和陈宝仓收集到的军事情报经由香港传递回大陆。
在“吴石情报组”的卓绝努力下,一封封国民党绝密军事情报飞抵大陆,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台湾各战略登陆点地理资料分析》《现在海军基地并舰只部署分布情况》等,在后来全面开展的新中国大剿匪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0年1月,朱枫的任务接近尾声。当她准备离台返陆时,白色恐怖大幕已然拉开。
为帮助朱枫离台,在吴石授意下,聂曦冒着巨大风险,安排朱枫搭乘国民党军用飞机到浙江舟山。如果一切顺利,朱枫到舟山后,再坐几小时渔船就能回到宁波镇海老家。
但她回家的脚步永远停在了舟山。
蔡孝乾在白色恐怖中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随即叛变,“吴石情报组”的身份暴露,台湾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50年2月,聂曦、朱枫被捕。3月1日,吴石在台北家中被捕。国民党特务在吴石家搜出一份手写的军事情报,经核对笔迹,为陈宝仓所写,随即逮捕了陈宝仓。
在狱中,吴石遭受酷刑折磨,一只眼睛失明。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临刑前留下绝笔:“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
1950年6月10日,国民党特别军事法庭判处吴石、陈宝仓、朱枫、聂曦死刑。当天,“吴石情报组”四位成员在台北马场町刑场英勇就义。
1973年,吴石牺牲23年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94年,吴石的子女将他的遗骸捧回祖国大陆,安葬在北京郊外的福田公墓。
2010年12月,朱枫烈士殉难60周年后,她的骨灰从台北迁回祖国大陆,安放在北京八宝山暂存。2011年7月,专机将骨灰护送到她的家乡宁波,安放在镇海烈士陵园。
如今,在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正中央矗立着以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为原型的雕像。塑像前有一段铭文,其中一句是——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你们,在烈火中永生。”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以吴石、朱枫、陈宝仓和聂曦为原型的雕像。
三
据统计,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被国民党当局判刑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至少有7550人,被判死刑的超过1100人,还有很多人被秘密杀害。
电视荧幕中展现的,只是成千上万英雄的一小部分。还有许多在台牺牲的先烈,无声长眠于历史长河。
聂曦被押赴刑场
比如中共基隆市工委书记钟浩东,被捕后以绝食拒绝国民党当局的“感训”“自新”,还鼓励同伴:“他日你们出去后,一定要继续为理想奋斗!希望我们的子孙,也能为理想奋斗!坚持到底,为党牺牲!”
共产党员林正亨,出身台湾地区五大名门望族之一的雾峰林家。被捕后,面对众多社会贤达联名具保,他拒绝屈服、慷慨赴死,临刑前高呼“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善于经商的刘光典,生活原本十分优渥,“座上有佳宾,家中有贤妻,膝下有儿女,手中有黄金”。入党后,他将赚到的美元和黄金交给党组织,支持革命斗争。他多次往返台湾、香港执行秘密任务,身份暴露后藏入台湾深山老林,在极其艰苦环境下坚持斗争3年多,直至被捕入狱、壮烈牺牲。
张志忠,出身台湾嘉义的赤贫农家,曾参加延安抗大并在八路军一二九师工作,1946年返台,任中共台工委委员兼武工部长,1949年12月31日被捕。蒋经国曾先后两次到监狱劝降张志忠,均被其严辞拒绝;在狱中,张志忠高唱《赤旗歌》《国际歌》,并叮嘱狱中难友保守党的秘密。
国民党特务头子谷正文在回忆文章中说:“蔡孝乾、陈泽民、洪幼樵皆投降,唯张一人不降,虽多方诱导,但坚持一死……未供一人,未供一事。”1954年3月16日,张志忠在马场町英勇就义。1998年,张志忠夫妇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这些特殊的共产党人,是天亮前和天刚亮时折返黑暗的逆行者。
“安息吧!死难的同志,别再为祖国担忧。你流的血照亮着路,指引我们向前走。你是民族的光荣,你为爱国而牺牲!”1993年以来,每到秋天,岛内各界代表都会来到台北新店溪畔的马场町纪念公园,通过鞠躬、默哀、献花、合唱《安息歌》等方式,共同缅怀白色恐怖时期为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而牺牲的进步人士。
马场町纪念公园,人们缅怀白色恐怖时期为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复兴而牺牲的进步人士。
《沉默的荣耀》播出后,岛内反响不小。台湾劳动党主席吴荣元说:“真正的历史正义,不在于谁的名字被刻上纪念碑,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回到民族整体,理解那些沉默者的选择,将他们的理想与牺牲视为我们今日责任的一部分。”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英雄群体。重温这段“红色往事”,不仅是对在台牺牲英烈的缅怀告慰,更是对今人和后人的激励警醒:对革命英烈最好的致敬,是完成他们未竟的使命,将他们的夙愿化为现实——让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
文/灵犀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黄之安、王珊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