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原创评论 >

海外网评:广交会,中国广交世界朋友

海外网 2025-10-15 18:17:13

10月15日,客商在广交会上参观。(图/新华社)

10月15日至11月4日,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将分三期在广州举办。本届广交会的7.46万个展位总数和超3.2万家参展企业创下历史新高,并且迎来多个“首次”——首次设立智慧医疗专区、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这场被誉为“中国外贸第一展”的盛会,不仅承载着全球经贸合作的殷切期待,更以全新姿态书写着中国开放发展的新篇章。

广交会的琳琅满目,是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本届广交会在推动外贸“向新”“向智”“向绿”转型上呈现诸多亮点,尽显“规模与质量双突破”的鲜明特质。从“创新浓度”看,优质企业与智慧产品成为核心支撑。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首次突破1万家,占出口展企业总数的34%;现场展示的35万多件智慧产品,与305家新能源参展企业一道,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鲜活样本。从“绿色底色”看,绿色已从“附加项”变为“硬标准”。本届广交会既强化绿色办展理念,更推动企业将绿色发展融入生产全链条:展前调研显示,本届参展企业中,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首发新品里,47%体现绿色低碳属性,另有63%应用创新技术、48%实现功能升级、31%使用创新材料。截至展会期间,各类企业累计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广交会对绿色贸易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凸显。

广交会的客商云集,是全球共享中国机遇的重要窗口。在广交会,无数中外企业寻觅商机、洽谈订单、链接客户,在“广交世界,互利天下”的理念下催生着源源不断的合作可能。目前,广交会全球合作伙伴增至227家,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积极拓展行业协会资源,加大专业招商力度,定向邀请重点团组和行业头部企业参会,并为约150家重要团组提供定制化服务。据预注册情况,本届到会头部采购企业预计超400家。在本届广交会上,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将超过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广交会已经成为广大外贸企业展示研发能力、推介行业新品的重要平台。到广交会参展的德国企业高管斯特凡·希尔盖斯特评价称,“广交会不仅是我们采购战略的核心支柱,更是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窗口。”广交会采购商代表、葡萄牙鞍骏公司首席执行官佩德罗·库尼亚表示,公司每年从中国采购约1亿美元商品。多年来与中方的深度合作让他意识到,广交会不仅是一个展览平台,更是一个合作、创新以及在全球伙伴间建立信任的生态系统。

广交会的蓬勃生机,是中国经济韧性的生动缩影。2025年前8个月的经贸数据显示,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28.5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40%,63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同比增长8.8%,展现出外贸大盘的稳固态势。为什么中国经济始终能乘风破浪持续前行?答案就藏在广交会场里:从展出的超百万件绿色低碳产品,到覆盖电子、机械、家居等数十个行业的参展品类,背后是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终端制造的全链条支撑;从智能制造到数字服务的深度融合,彰显着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从“一对一”精准对接海外买家到“线上+线下”双线联动的展会模式,折射出对全球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该做的生意还是要做,大家要共同面对风高浪急。”美国远东经纪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瑞贝卡认为,中国供应商优势明显,即使有关税压力,公司仍与中国各地的约10家核心供应商保持着紧密合作。

在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当下,广交会以规模扩容、质量升级、绿色转型的实践,传递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未来,这座“永不落幕”的展会将继续作为中国经济的“窗口”,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海外网评论员)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编:田亦农、陈洋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