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侠客岛 >

【侠客岛】外国艺术家为何扎根中国小镇?

海外网 2025-11-27 19:55:12

夜幕降临,窑火升腾。深秋的江西景德镇陶溪川,吸引上千名艺术家“摆摊”——他们来自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场世界级的陶瓷“手作市集”在这里热闹开场。

穿行其间,“地球村”就在眼前:乌干达艺术家的陶艺作品挥洒着非洲草原的热烈色彩;俄罗斯插画陶瓷在细腻的笔触中藏着许多冷幽默;比利时艺术家的透光瓷器承载着光与影的艺术......

不同文明的审美,在市集“碰撞”,因陶瓷交融。

如今的景德镇,有6万“景漂”,高峰时期有5000多名“洋景漂”。要问原因?是这里的陶瓷“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千年瓷都用一炉炉窑火,点燃了全球陶艺家的热情,吸引他们漂洋过海来此扎根。

2025景德镇陶溪川春秋大集(秋集)活动现场(图源:陶溪川)

法国陶艺家开弥便是其中一员。她来景德镇10多年,创作了大批别具一格的作品。穿运动鞋的武松、染蓝头发的哪吒、缀满向日葵的瓷器……这些融合东西方审美的作品,在烈火中被淬炼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从最初的语言不通,到如今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拥有两间陶瓷工作室,今年8月,开弥和她的中国先生迎来一对龙凤胎,用她的话说,“景德镇早已是我真正的家。”

中外艺术家“练摊”的热闹里,还有许多来“赶集”的洋面孔。

土耳其伊兹尼克市市长卡根·穆罕默德·乌斯塔便是其中一员。他一来,便被本土艺术家们团团围住:“希望您能好好享受这场盛会”“中国人把老手艺传给年轻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朴素的话语里,是两个“瓷都”的惺惺相惜。伊兹尼克市和景德镇相隔万里,却因青花瓷结下不解之缘——伊兹尼克的陶瓷技艺深受中国影响,其早期瓷器主要采用类似青花瓷的白底蓝色图案。市长此行,是为“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而来。

这场论坛上,围绕“瓷耀千年,融通四海”主题,来自俄罗斯、意大利、韩国等国的350多位市长、代表畅所欲言:“景德镇把陶瓷元素巧妙融入街头巷尾,整座城就是无墙的‘活态博物馆’”“这里不只是座城市,更是世界陶瓷的精神家园”“陶瓷是传递和平的使者”……

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曾说,第一次全球化就来自16世纪的景德镇青花瓷。千年前,景德镇瓷器沿古丝绸之路跨越山海,连接东西方文明;如今,72个国家、180多个城市与景德镇友好往来。跨越千年,景德镇的陶瓷依然能消弭隔阂、凝聚共识,依然是文明交流互鉴的“硬通货”。

论坛上,景德镇市市长陈克龙说得实在:“窑火要旺,得添柴;情谊要深,得常走动。”

文/静玄

来源/侠客岛微信公众号

责编:陈菲扬、陈亚楠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