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銀行在新的形勢下,應適當調整發展戰略,再次向“小微城市”尤其是經濟不發達的鄉鎮地區傾斜,增加在這些地區的存在,為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和整體均衡發展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
劉志勤
最近,國內一些小城市和城鎮的金融機構頻頻爆出存在監管和經營失范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與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布局不平衡不無關系,其深層問題不解決,將會嚴重影響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國城市、城鄉、國企民企之間的金融行業發展不平衡,一直是阻礙相關企業、行業和國家經濟均衡穩定的重要因素。其中,城市、城鄉不平衡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過去10年中,本應當擔負更多、更全面、更重要責任的國有銀行紛紛撤除或縮小在小型城市和鄉鎮等的營業網點,把發展重點轉移到大中城市和沿海發達地區,基本把小城鎮和廣大農村的市場讓出來。而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有四大銀行率先沖向各個城市,各級城鎮幾乎都能看到國有銀行的門店,那時的布局對農村經濟發展、鄉鎮企業崛起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如今在許多小城鎮,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已經難得見到國有銀行的蹤影。這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國有銀行服務網點布局的變化反映了銀行內部戰略重點的改變,這無可厚非,但由此造成的金融業布局不平衡卻不可小視。
在國有銀行退讓出來的地區和市場上,現在是眾多的“小微銀行”在苦苦應對龐大的市場需求。而這些小微金融機構面臨復雜的市場難以招架、力不從心,早已是業內人士的共識。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僅靠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機構已經很難滿足農村市場的需求。它們的人才儲備、會計制度、風險控制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都十分有限,由此產生許多金融亂象,滋生了腐敗現象。究其原因,國有銀行的缺失是一個重要因素。
事實上,在一些農村地區,銀行服務是個空白,金融和融資離農民很遠。筆者曾聽一位農民企業家抱怨說:他要開車一個小時到80公裡以外的城裡去,才能找到幾家國有銀行網點,實在太不方便。作為銀行,確實有理由不在那些地區設點開辦業務,但國有銀行的資產屬全民所有,當然也包括那些農村地區的老百姓。我們常談讓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那就應盡量在金融服務上做到公平。
更何況,金融風險往往就存在於種種不規范的經營之中。部分合作社形式的金融機構存在的競爭無序、不按規則辦事的情況已經成為融資過程中潛在的風險。一位民營企業家告訴筆者,融資渠道不暢令他苦不堪言,而當地的金融擔保機構因為提供擔保而面臨破產的不在少數。這些金融機構的失范行為形成的暗洞很可能會不斷沖擊我們的金融安全大壩,后果不難設想。
盡管中央政府已經出台各項政策,扶持地方金融業健康發展,但在有的地區效果並不明顯。有的地方依然迷戀地下錢庄的經營模式,沉湎於過去那種表面繁榮的喧囂,對成立小額信貸公司,把錢放在陽光下操作並不真感興趣。這樣,在市場需求和實際操作之間出現了一個很大的“貸溝”,如何完成這兩者之間的有效對接,是金融業界應認真研討的問題。
筆者認為,國有銀行在新的形勢下,應適當調整發展戰略,再次向“小微城市”尤其是經濟不發達的鄉鎮地區傾斜,增加在這些地區的存在,為國家的城市化進程和整體均衡發展提供新的發展動力。這肯定會增加運營成本,但這樣做於國於民有利,何樂而不為?▲(作者是北京知名金融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