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但改革本身即有一個公平性問題。隻有不受各利益主體的左右,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改革才能贏得人心。 |
改革要實現人民利益,要激發前進的動力,就必須突破樊籬。但這種突破不可能採取暴風驟雨式的辦法,而是要善於利益博弈。
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國民收入倍增計劃”,引發民眾的熱議與期待。報告中另一個同樣引人注意的熱點則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這一改革,提出了這樣的價值導向:“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兩同步”“兩提高”,具體而深刻地折射出當下中國改革並行的兩種方式:增量改革與存量改革。形象地說,增量改革,就是在蛋糕做大時,要實現百姓利益的同步增長。存量改革,則是利益向百姓傾斜,多分給百姓一點。
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曾經提出一個著名的理論——帕累托改進,即一項政策對一部分人有利,同時又不會對其他人有損害。今天,這樣的增量改革空間仍然存在,上述“兩同步”即是。而在其他許多改革領域,更多的則是存量改革,面臨的主要矛盾是利益分配。
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戶籍制度改革,還是干部選任制度改革,抑或其他具體改革,最終都涉及利益分配問題。這個分配的實質是,當一部分人獲利時,另一部分人利益就會受損。因此,改革面臨的障礙也就必然存在。當這種改革觸及的利益分配,使改革話語權和主導權者的利益受損時,改革就會遭遇阻力。當一部分人的利益受損越大,這種障礙也就越大。
在存量改革實踐中,所遇阻力的主體,一個是強勢“既得利益者”,如部門利益、行業利益、地方利益以及某些特殊利益團體等,往往會成為阻斷改革的壁壘。另一個是強勢利益主體,今天中國的利益主體已經多元化,但企業家群體與農民工群體左右改革的能量並不在一個層次。
改革要實現人民利益,要激發前進的動力,就必須突破樊籬。但這種突破不可能採取暴風驟雨式的辦法,而是要善於利益博弈。這種博弈不能僅靠“殺出一條血路”的勇氣,還要靠“求取最大公約數”的智慧。無疑,這是對改革者的更大考驗。
十八大報告強調了這種勇氣和智慧,提出“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在推進改革的實踐中,智慧可以無窮無盡,但也需要規約。否則,改革的結果就容易出現說與做的嚴重錯位,出現馬太效應、贏家通吃的局面。
胡錦濤同志在去年七一講話中指出:“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躲不開、繞不過,必須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此次十八大報告則確立了改革的方向——科學發展。要求“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科學發展是十年中國的最大共識,作為改革的方向,也能夠凝聚不同利益主體的共識,消除歧見和壁壘。報告強調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不斷在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上取得新成效”,對於我們推進改革同樣有指導意義。以人民利益為重,以解決群眾切身利益為要,不同利益主體才能放下利益紛爭,作些利益讓步。
面對利益博弈,還需要一個基本的價值觀,這就是公平。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但改革本身即有一個公平性問題。隻有不受各利益主體的左右,堅持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改革才能贏得人心。公平,正是報告強調的一個核心理念。
利益博弈體現在改革的方法上,則是做到改革決策的科學性、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矛盾問題,往往是由於決策不科學、措施不協調造成的,腦袋一熱即決策,管窺問題即決策,改革就容易出現誰都不滿意的局面。今年十一長假高速免費,出行時嚴重擁堵、回程時基本通暢,即顯示了這項惠民政策向科學性、協調性轉變的過程。今天我們強調改革的智慧,這種科學性、協調性也是題中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