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親民不意味著浮淺,開放也並不表示一味地迎合市場,似乎什麼話題能形成社會熱點,就一定要去追做什麼樣的節目。 |
一年一度的中央電視台黃金資源廣告招標大會將於11月18日在京舉行。近日,央視廣告中心主任何海明接受了記者採訪,提前透露2013年央視新的節目安排和變化。據了解,《新聞聯播》將延續《你幸福嗎?》這一類調查,並且增加《尋人啟事》這樣的板塊。(《北京晨報》11月12日)
從國慶長假開始,央視陸續播出《你幸福嗎?》專題調查節目,因其中出現了“我姓曾”、“最不幸的事就是接受你的採訪,隊被人插了”等神回復,而迅速走紅,一時之間議論如潮。在批評者看來,這項調查過於程式化,提問也略顯弱智,而更多的人則是從一開始的調侃、嘲諷,轉而對央視不加剪輯地將採訪內容原生態地呈現給觀眾的做法大加贊賞。
應該說,一個應景式的節目,給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獲得如此多的關注甚至成為一個社會性話題,無論是從節目本身的策劃來說,還是從收視率以及社會影響力來說,都已經是非常成功的案例。當然,各種在傳統意義被視為“瑕疵”的神回復的出現,以及隨后“尋人啟事”首次登上《新聞聯播》,雖不難看出刻意包裝的痕跡,但也足以說明,央視試圖放下國家電視台的架子,開始走向親民和務實,這無疑是個可喜的信號。
但盡管如此,我並不認為《你幸福嗎?》這一類調查還有延續的必要。事實上,《你幸福嗎?》調查節目雖然取得了成功,但其成功主要得歸因為節目品質之外的因素。譬如,它依靠的是央視這樣一個無論是收視率還是關注度都極高的平台。正如白岩鬆所說,就是一條狗,在央視連續出現一個星期,也會變成一條名狗。因此其成功偶然中有必然性。再譬如,網友的互動對節目的走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而這些網友的興趣隻在於其中偶然出現的各種神回復,而非真正對這個議題本身有回答和討論的欲望,其成功不具有可復制性。
更應追問的是,《你幸福嗎?》這一類調查究竟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和社會價值?民眾幸福感是一個很宏大的話題,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確有討論的必要,但如果不對角度加以細化和對主題加以提煉,只是停留於事實的呈現,很容易流於表面。從已經播出的節目看,無論是提問還是回答,除了幾個搞笑性質的神回復外,都可以說是膚淺和空洞的。因為這樣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經常性地問自己,這樣的回答也沒有超出意料之外,觀眾並沒有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附加值和對這類問題更深入的思考。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花費不菲的資源,得到的僅僅是早已知道或者完全可以人想象的內容,那麼它的價值將是非常有限的。
親民不意味著浮淺,開放也並不表示一味地迎合市場,似乎什麼話題能形成社會熱點,就一定要去追做什麼樣的節目。作為國家電視台的央視不同於地方台,以收視率為絕對的主導,嚴肅的社會調查類節目也不同於娛樂節目,可能只是為了博人一笑,它應該具有更高的責任感和價值追求。以“你幸福嗎”為例,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可能因人而異但其實大同小異,然而幸福或者不幸福背后的社會變遷和某些制度根源,卻有著深入剖析的必要。如果央視從這個角度入手,用現實案例更具體生動地引導觀眾思考,顯然比簡單的問答更有價值。
(注:本文轉載自“吳龍貴-新浪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