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環球時報:自由派應為社會團結有所建樹

2012年11月19日08:35    來源:《環球時報》    社論    字號:
摘要:中國這樣較成氣候的自由派是越南等改革國家所不具有的,他們構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特色。

十八大為促進中國社會團結和加快改革都帶來新的動力和資源,然而接下來中國能否再有出色表現,不僅取決於中共的領導,也取決於社會各種力量的合作。其中自由派如何作為同樣很有意義。

中國社會形成今天的多元化局面,自由派是有貢獻的。自由派的出現不是出於國家自上而下的主動設計,而是自發、逐漸形成的。迄今國家政策對自由派的態度有些模糊,但對自由派的環境寬容不斷積累,其在輿論中有了一定話語權,也有了一些追隨者。

隻要中國的多元化持續下去,自由派就有用武之地,就能夠成為推動國家前進的合力之一。中國這樣較成氣候的自由派是越南等改革國家所不具有的,他們構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特色。

時至改革步入深水區的今天,不僅改革的難度增大,維護社會團結的挑戰也越來越多。而且兩者經常是深度相關的:當社會團結的風險增大時,改革的決心就會受到干擾。因此幫助社會團結,就是為改革增加動力。

然而從以往的情況看,自由派對呼吁改革很熱心,對促進社會團結,他們的興趣往往不大。一些人認為,他們的唯一使命就是批判,越不妥協的批判就越是正義的,而維護社會團結是官方的事,或者其他人的事,他們沒有這個義務。

當自由派極其弱小的時候,與自由派已經有了一定力量的時候這樣做,其政治意義是完全不同的。中國的多元化已經事實上形成並在繼續發展,傳統凝聚力對社會的覆蓋面越來越有欠缺,凝聚多元社會的力量也必須是多元的,它們必須找到共識的底線,自由派應主動就此承擔更多的責任。

有學者認為,中國自由派總體上繼承了西方冷戰時期將世界分為“自由”與“非自由”的兩分法,對中國這些年的實質進步和世界的時代變遷都觀察不夠,其理論研究幾乎沒有進展,更熱衷“政治博弈”。其對西方理論過於臣服,看不到中國崛起正在挑戰著以西方經驗和價值為基礎的理論體系,需要一個全新的總結過程。這些說法是否有道理,建議自由派人士兼聽。

中國全社會都缺少在多元化時代凝聚團結的經驗,官方缺,各界都缺。由於政治穩定是國家所有改革和發展賴以進行的基礎,官方對自由派擴大話語權有顧忌,採取了一定限制政策。但這種限制總體看不斷變得溫和。

或許自由派也需“摸著石頭過河”。自由主義是制衡社會保守化的必要力量,在實踐中也是構成社會批判的重要源頭,但每一個社會都必須達成自由與治理的平衡。希望自由派對這個平衡表現出更多建設性,這應被看成對他們的善意期待。

中國大的國家道路已定,經過30多年的驗証而廣受支持。自由派如果繼續把力氣主要放在道路之爭上,不具有現實意義。自由派應為國家走好中國特色的民主建設之路發揮獨特作用,擴大並鞏固社會的多元,並對解決轉型時期的團結難題發揮理論和實踐的建樹。

中國的獨特性已經很明顯,全世界的有識之士都看到了。中國自由派的地位和作用決不可能是西方“反對黨”的翻版,它一定也是獨特的。這是中國大勢中的一個單元,主動應勢而為,應被看成對時代的響應。

當中國人普遍對未來10年充滿期待的時候,自由派也應解放思想,調整思路。官方有必要為此創造條件,增加輿論的包容度,創造溝通的更多平台和機會。團結是中國未來10年的成功之本,沒有絕對的團結,但有多元化下的共識和凝聚力。盡量拉高社會凝聚力,對這個改革中的龐大國家永遠都至關重要。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