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些擅長在媒體上發揮其所學的人成為學術明星,但他們原本未必個個都是學術上有高深造詣的人,只是能說而已。於丹在盛名之下也需謹慎,應該對社會上一些人的質疑有所反省,花些時間充充電,發表一些提升其學術形象的東西。 |
我個人認為,於丹是個很聰明、思想非常活躍的人,她有大量粉絲,但也確實存在一些不接受她的人。據有關信息看,於丹當天是被邀來就昆曲藝術發表言論。據說於丹兒童時代就接觸昆曲,與當今昆曲演藝界名家多有交往,想必她在這方面還是懂得不少的。但昆曲歷史悠遠,內蘊豐富,一般認為需要較長時間浸潤其中才能發表內行意見。由於於丹教授工作所在的院系不屬這個方面,成名亦主要因講《論語》、《庄子》之類,也許一些人不認為她能講昆曲藝術。那些用嗆聲的方式來處理的人,很可能是本來就不喜歡她。
當今中國社會也有所謂“后現代社會”的色彩,媒體在引導社會生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一些擅長在媒體上發揮其所學的人,就成了學術明星。但他們原本未必個個都是學術上有高深造詣的人,突出特點是有所悟、很能說、有膽量、有氣場。
公眾往往不清楚這種現象的實質,對這些明星人物有很高期待,希望他們“萬能”,是“大師”。對於丹的定位偏差造成了某種落差,所以有人對她進行批評甚至責罵。
客觀講,於丹教授被稱作“心靈雞湯”的一些觀點對社會是有價值的。不過現在在盛名之下,她也需謹慎,應該對社會上一些人的質疑有所反省,花些時間充充電,發表一些提升其學術形象的東西。一直以普及者的形象示人,易招致批評和嫉恨,也妨礙她行穩致遠。她現在活動很多,戰線很長,還有社會職務,需要適當控制。(本文由曹磊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