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胡波:我們是否喪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2012年11月20日11: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胡波    字號:
摘要:理想地說,幸福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但在現實中,幸福卻離我們很遙遠。是生活真的很辛苦,還是我們缺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你幸福嗎?”注定是這一年的關鍵詞。雖說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各不相同,但是,幸福有著共同特征,比如,安全感,穩定感,和周圍環境、氛圍、人際關系的和諧等。理想地說,幸福應該成為一種習慣,成為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但在現實中,幸福卻離我們很遙遠。是生活真的很辛苦,還是我們缺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中,規定了給予學生的各種知識,但沒有給予學生最寶貴的東西,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養真正的人,讓每一個自己培養出來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就是教育應該追求的恆久性、終極性價值。”

今天的學校教育,還沒有將“幸福”列入教學過程。許多和我們關系最密切、最需要學習的東西,比如,感受幸福、和別人交往、應對挫折等,都不是學校教授的內容。與此同時,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卻日漸突出,而相應的應對措施並不完善。教育部“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研究”課題組對我國東、中、西部10個城市開展的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顯示,有48%的學生回答其所在學校開設了心理咨詢室,24%的學生回答學校沒有咨詢室,28%的學生回答不知道學校有沒有心理咨詢室。(《中國青年報》11月17日)

2011年9月1日開學第一天,教育部組織了全國中小學生的開學第一課,以“幸福”為主題,教育孩子們感受幸福,體驗幸福。顯然,這堂時長僅一個半小時的“幸福課”並不足以教會學生幸福,“幸福課”本應貫穿在整個學校教育的始終。

也許很多人會反駁,現行的應試教育制度,何談幸福?教師的幸福感都沒有保証,又如何讓學生幸福?學生的學習任務尚且繁重,哪還有時間奢談幸福?其實,這樣的反問,本身就是一種消極情緒。這無異於說,我們隻能眼睜睜地看著應試教育“毒害”孩子,而束手就擒、無能為力。最可怕的敵人就是對一切事物的消極心理,其實,在幸福教育上,我們並非無計可施。

我認為,對於“幸福課”應避免陷入簡單、片面的理解。一是避免將“幸福教育”簡化成“苦難教育”,賈樟柯在他的電影手記《賈想》裡說,我們的文化中有這樣一種對“苦難”的崇拜,而且似乎這也是獲得話語權利的資本,“沒有苦哪有甜”似乎已經成為了我們對“幸福”的固化﹔二是“幸福教育”和“升學考試”並不矛盾,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並不等於有意地去避免生活中不快樂、不幸福的事情,相反,而是要承認生活中存在著一些不開心、不快樂的事情,積極地去應對。

感受幸福不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它是一種積極心理學。“幸福課”的內容應該是豐富多樣的,它更是一門關於情緒管理的課程,可以涉及如何清晰地說出自己的感受,如何與別人打交道,如何在課堂上表現良好,如何獲得健康的身心,如何排解心中的不快,如何獲得友誼等。作為育人的地方,學校無論如何都要為學生根植“積極的心理”,感受“幸福”的教育,我們的確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