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於洋:傳統媒體制勝之道在內容

2012年11月27日09:22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    於洋    字號:
摘要:傳統媒體秉承的價值追求和社會責任感,會如清泉一般源源注入當下的輿論生態,助力新興媒體的健康發展,推動社會的和諧文明進步。

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實踐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這期間有合作也有競爭,有成功也有挫折,但傳統媒體秉承的價值追求和社會責任感,會如清泉一般源源注入當下的輿論生態,助力新興媒體的健康發展,推動社會的和諧文明進步

臨近歲末,又到各家媒體盤點家底的時候。

近年來,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報業寒冬論”、“報紙消亡論”都甚囂塵上,有人甚至主張傳統媒體“戰略大轉移”:現在大家都上網不看報了,傳統媒體應該放棄陣地,全面向新興媒體轉型。

的確,目前大部分西方主流媒體都在承受著虧損的壓力,一些百年老店停刊轉型,探索新媒體時代的突圍之路。其應對的基本策略大都是從閱讀方式入手,開發新閱讀終端,滿足數字時代人們的閱讀需求。今年第二季度,《紐約時報》的訂閱收入第一次超過了廣告收入,而其中的貢獻最大的是電子版的訂戶。

信息化時代,新興媒體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信息海量、傳播便捷、更新及時、受眾廣泛,傳統媒體向新興媒體轉型也是希望借用這些優勢,彌補自身短板,擴大受眾范圍,實現傳播最大化。但是,無論是電子化、網絡化、還是移動化,傳統媒體數字化越徹底,自身的衰落趨勢就越明顯,在輿論場中的地位就越被邊緣化。我們應該討論的問題是,人們為什麼越來越不看報紙,傳統媒體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哪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媒體?

新興媒體在輿論場中風生水起,主要原因是它滿足了公眾表達和參與的需求。無論是個體訴求還是群體意願,無論是社會管理還是輿論監督,無論是地域事件還是國際紛爭,新興媒體為每個人都提供了表達觀點、參與討論的一個平台。盡管這些表達和討論很多時候是草根的、無序的、自發的,但這也正是新興媒體最大的力量所在。

新興媒體崛起反映出了傳統媒體公共事務管理中的不足。但是,新興媒體由於缺乏相應的規范,虛假信息泛濫、惡意炒作嚴重、挑撥社會情緒等現象大量存在,而這些缺陷,恰是傳統媒體的強項,也是傳統媒體在公共事務中發揮力量的戰場。

傳統媒體進軍新媒體要內容為王,那麼什麼是內容才是“王”呢?是當下最火的流行事件,是網上炒作的輿論熱詞,還是坊間流傳的各類八卦?都不是。傳統媒體不應是新興媒體的“稿倉”,更不能是網絡媒體的“跟屁虫”,原創和深度才是傳統媒體的立身之本。

信息化時代,“新聞性報道”已經不再是傳統媒體的長項,“解釋性報道”才是傳統媒體的王牌。把網絡做得好的留給網絡,把網絡做不到的做好做強,這是傳統媒體轉型的方向和目標。傳統媒體可以利用新興媒體介入公共事件的討論,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而利用傳統媒體的平台對社會和網絡熱點進行聚合,以積極主動的議題設置、嚴謹深度的真相報道、客觀准確的觀點立場,贏得社會輿論的主動權,讓社會討論在理性有序的氛圍中進行,讓社會管理在公開透明中進步。

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盡管在社會環境、文化背景、價值取向、發展模式等方面各有不同,但作為媒體的終極使命是一致的,就是承擔社會責任,真實地展現人們生活的世界,准確地傳達我們需要的信息,全面地報道時代呼喚的精神。正因為如此,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才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疾風知勁草,路遙知馬力。傳統媒體在進軍新媒體不是戰略轉移,而是對話合作﹔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利共贏﹔不是城頭變幻大王旗,而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傳統媒體的新媒體實踐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這期間可能有合作也有競爭,有成功也有挫折,但傳統媒體秉承的價值追求和社會責任感,會如清泉一般源源注入當下的輿論生態,助力新興媒體的健康發展,也推動社會的和諧文明進步。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