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友期待的“大V”,不僅只是權益受損的“受害者”,不僅只是一個“維權公民”,更應承擔促進社會進步的“立法者”角色。 |
“微博很像是雅典的廣場,隻要你想,你就能聽到蘇格拉底睿智的啟迪,阿裡斯托芬口若懸河的聲淚俱下,你也可搬塊石頭站上去,振臂而呼,全看你的言辭是否有力是否真誠,互聯網上不知道你是條狗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在微博上,裝B、撒謊比現實生活裡難百倍,你的一言一行都被記錄在案,成為你人品的呈堂証供……”
以上這段文字,是網友“@五月花的守望者”的一個帖子。在征得其同意后拿過來借用,是因為它准確地概括了微博生態的一個重要特征:虛擬的微博是個真實、平等的平台,它真實得近乎赤裸,誰也不能在它上面搔首弄姿。
是的,這裡要說到微博中的“大V”,也就是運營商們使盡手腕籠絡過來的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大V”在微博森林裡是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從他們搖曳的風姿中,我們希望能聽到權威信息,看到獨到的價值判斷。
“大V”不必都經過實名認証,有些人物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如大名鼎鼎的“@不加V”,如穿著馬甲的“@veggieg”——誰都知道她是王菲。但“大V”實名認証,也能切實帶來一些看得見的“好處”,比如,享受免費派發的粉絲配額,並被不斷推薦給普通的網絡用戶。運營商對“大V”的特別優待,往好的方面說,產生馬太效應,增加了名人的影響力,但同時也帶來數字鴻溝,使普通用戶更加面臨表達權益的不對等。
即便受到營運商的特別恩寵,“大V”在微博生態中並不總是屹立不倒。應該說,大多數“大V”不負眾望,以自己的熱情、專業背景和影響力,理性建言、普及常識,維護公平正義,這樣的“大V”經受住了時間的打磨。但以我剛剛兩年的微博經歷,也看到了不少偶像在一夜之間轟然倒塌:被揭學歷造假的“成功典范”引起人神共憤﹔慣於兜售心靈雞湯的“人生導師”,無法解釋自己簡單的人生﹔在電視上舌燦蓮花的文化學者,和網友互動時知識透支,左支右絀﹔“意見領袖”經不起不同意見者的詰問,惱羞成怒、顏面盡失……更有微博“約架”或“約炮”,是怎樣一個“狼狽不堪”!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微博森林裡幾乎每天都上演赤膊格斗的好戲,有時是宏大主題,有時只是“橄欖油能否加熱”式雞毛蒜皮的分歧。如果你是一名看客,我建議你謹慎介入,因為,微博江湖裡通常敵友難分、身份模糊,你朋友的朋友未必是你的朋友,敵人的敵人可能還是你的敵人。
這兩年最尖銳的對立是“五毛”與“美分”,給對手貼上一個標簽,似乎就站在了道德高地上。最持久的爭議話題是韓寒“代筆”,擁韓派矢志不渝,倒韓派堅持不懈,時不時拿出一些臆測証據,歡呼“倒韓大業”取得歷史性的勝利。但這樣的証據,往往類似羅馬帝國的“鏈條保羅”(他編造的証據能使無辜者百口莫辯),僅記錄別人的夢中囈語就胡亂控告守法公民。這些人中不乏一些知識精英,甚至有著名學者一邊在媒體上大談公共討論,一邊拉偏架,為其中一方作人格背書。
盡管如此,微博森林還是有叢林法則之外的基本公義。個別“大V”與網友產生沖突,就因其低估了網友的識別能力。最近的例子是楊錦麟的打車風波。是非曲直媒體已作詳細報道,有意味的是事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當事人那句“事件雖小,但我遭遇的所有聲音,如實折射出當下中國社會的仇官心態”,頗堪玩味。檢討公民的法制意識、規則意識缺乏很及時也很必要,但是,將一個“大V”的網絡際遇符號化、普泛化,由此歸結到“仇官”心態,既不能解釋網絡輿情為何風雲突變,同樣也說明反思者自己還是沒有走出“仇官思維”。
其實,網友期待的“大V”,不僅只是權益受損的“受害者”,不僅只是一個“維權公民”,更應承擔促進社會進步的“立法者”角色。也許,這樣的期待近乎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