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期待八項規定能夠進一步細化和量化。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頂層的決心,現在是檢驗執行力的時候了。讓制度化為清明政治“保駕護航”,才能真正實現“上行下效”。 |
中共中央政治局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一經發布,立刻引發社會輿論一片叫好之聲。中共新班子亮相以來不斷有“驚喜”,從大力反腐到改進會風,從“空談誤國”到八項規定,新班子的每一次“發聲”都大快人心,體現出鮮明的執政風格。
八項規定的提出,側面反映了中共高層領導干部對社會發展出現的新情況的判斷力和適應力。網絡普及、新媒體盛行,民眾參與公共事務越來越便利,也越來越熱情。輿論環境的新形勢對政府的“潔身自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處理不當,可能就會引起輿論的軒然大波。
正是認清了這一點,此次政治局會議開宗明義:抓作風建設,首先要從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以良好黨風帶動政風民風,真正贏得群眾信任和擁護。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此番八項規定的公布,反映了執政者立足長遠利益,重視頂層設計,希望從“正人先正己”出發,達到“上行下效”的結果。
有媒體用“開弓沒有回頭箭”來形容此次八項規定的公布。的確,與以往中央要求改變作風的文件不同,這次規定的約束對象直接針對政治局委員。不僅國內民眾倍加關注,甚至還會引來國際視線的聚焦。中國最頂層的政治機構既已做出庄嚴承諾,那麼今后的操作實行情況必將舉世矚目,不容有失。開弓瞄了個好“靶心”,在拉弦用力時也不能有絲毫吝惜。
事實上,不少民眾在為八項規定喝彩的同時,更表達出對落實情況的期待。文山會海、脫離群眾是令人痛惡已久的官場痼疾,政治局此番開了個好頭,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機關能否把改作風的決心傳遞下去,能否保持政令暢通、切實貫徹不走樣,是未來更長時間內的考驗。
為了避免“差之毫厘,謬以千裡”,我們期待八項規定能夠進一步細化和量化。例如,哪些情況下可以交通管制,哪些情況下不得封路清場﹔各個級別的領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可以帶多少隨從人員,上限人數是多少等。如果能把“八項規定”細化成“八十項條款”、“八百個細節”,就能從源頭直接遏制政策推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斷鏈環節”。 細化八項規定,使之既能成為領導干部的行事准則,同時也能成為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憑據。
此外,還應設計出一套具有可行性的問責機制,要明確問責機關及其權力范圍,一旦發現有干部違反規定,必須堅決查處。
中國古代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說法,照此推理,中央領導干部應該是一般干部的榜樣,上級應該是下級的榜樣,如果上級領導干部作風好,那麼就會潛移默化地帶動下屬形成好的作風。但治理國家不能寄希望於“潛移默化”。在制度化之前,“八項規定”的表態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頂層的決心,現在是檢驗執行力的時候了。讓制度化為清明政治“保駕護航”,才能真正實現“上行下效”。
(作者為海外網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