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王永:人們對北京交通已很不耐煩

2012年12月07日08:57    來源:環球時報    王 永    字號:
摘要:最重要的是對市民交通需求的有效管理。否則,路修得再快,也永遠趕不上私車增長的速度。

  昨天上午,北京交管局長涉嫌搖號舞弊被調查的消息成為大家熱議的焦點,而下午一點多,又有官方消息說上述新聞不屬實。無論是真是假,這則消息都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為什麼大家對這條新聞如此關心?我認為是源於大家對北京交通狀況持續惡化的憂慮和不耐煩。

  交通擁堵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管理問題。為什麼人們會懷疑交管局長舞弊,顯然是因為牌號資源稀缺,而資源之所以稀缺在於需求多,供給少。在那麼多需求裡,有很多並非剛需。政府治理交通,除了對交通秩序和交通參與各方的管理外,我以為最重要的是對市民交通需求的有效管理。否則,路修得再快,也永遠趕不上私車增長的速度。有效管理交通需求,包括管理好市民的購買需求和使用需求。

  香港對於私家車不限購、不限行,但香港的汽車消費不溫不火。據今年6月數據,擁有700多萬人口的香港,其中私家車隻有44.34萬輛。而北京有510萬輛機動車,人均保有量是香港的近3倍。是香港人買不起車嗎?顯然不是,香港普通人約一年的收入就能買一輛普通的家用轎車,而是因為在香港開車有“四貴”,買車貴、隧道費貴、油費貴、停車貴。

  新加坡的做法是“保、限、控”,“保”就是保証出行便利。新加坡公交地鐵系統發達、舒適、便利。“限”就是設置購車門檻。一張擁車証7萬新幣,約合人民幣35萬元。“控”就是管理出行需求。分時分段收取擁堵費,控制擁堵地區的車輛數。所以,在新加坡,白領不買車是理所當然的事。

  說到底,新加坡和香港的做法都是在保証公交系統發達的前提下,利用經濟杠杆管理人們的交通需求。有人肯定會說,這對窮人不公平。什麼叫公平?難道所有人都堵在路上就叫公平嗎?並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必須和合理的,這是常識。

  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之所以能管理好老百姓的交通需求,還有一個前提是管理好公車和特權車。沒有公車和特權車的干擾,“市場杠杆”才能保証公平、公開、公正,政府“收費”才不會招致罵聲。例如,英國官員的公務專用配車非常少,隻有首相和內閣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務專車。但是在中國,除了政府部門數目驚人的公務車外,各種“特權車”橫行也全球聞名。

  我強烈呼吁北京市政府在大力改善公共交通的同時,學習上海“拍賣車牌”和新加坡“拍賣擁車証”的做法,利用經濟杠杆“限制”不合理的購車需求和用車需求。與此同時,這些收入應公開透明地“用之於民”,用作改善和補貼公交,推出“為滿載的順風車提供補貼和減免高速通行費”,“改善自行車道,鼓勵人們騎車出行”等“疏導”措施。隻有“限制”和“疏導”並重,常抓不懈,北京的治堵才能見到成效。(作者是品牌中國產業聯盟秘書長)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