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華西都市報:完善就業引導,消解“露宿”寒涼

2012年12月07日11:29    來源:華西都市報    蔣璟璟    字號:
摘要:露宿民工,有別於流浪人員,他們更具自尊意識,因而排斥救助、抵觸同情。即便在劉紅衛事件后,更多目光到場,可他們仍“相當平靜”,依舊維持著“攬活-—干活—攢錢”的生活模式。

近日河南鄭州農民工劉紅衛在立交橋下躺了20多天后死亡一事,迅速引起社會關注,並且很多人將關注的目光從個人轉向了整個露宿農民工群體。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這些露宿橋下打零工的農民工,大多都是為了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他們早已安然露宿生活,不覺嚴寒酷暑之苦。

劉紅衛之死,余波未了。痛定思痛,媒體、民眾紛紛開始關注“露宿農民工群體”。或是一種驚覺,抑或是一種補償,在極短的時間內,輿論與“這個群體”無比親近。於是借由一篇篇筆墨文字,我們得以直觀了解,這群人的憂愁與愛恨,希望和失落……而原本,這種“溝通”早該發生:溫暖的社會內,幸福的人,當有關懷不幸者的自覺﹔更遑論,分工細化的時代,一貫有專門機構以救助為業。

悲劇既成,責難“救助不力”,也意義寥寥了。其實准確來說,劉紅衛等“露宿民工”,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待救助對象。他們不是流浪漢,不是生活無著人員,更不是沿街乞討者﹔他們以打零工謀生、攢錢﹔他們大多有完整的家庭,有在乎的親人。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群倔強的“以勞動為生”的人,也是一群苦行僧式的自我節欲者——以最少、最簡陋的物質資源維持生存,卻心懷“讓孩子生活更好”一類的堅定信念。生活,本該成全他們,而不是相反!

露宿民工,有別於流浪人員,他們更具自尊意識,因而排斥救助、抵觸同情。即便在劉紅衛事件后,更多目光到場,可他們仍“相當平靜”,依舊維持著“攬活-—干活—攢錢”的生活模式。也許,正是這類“打零工”的工作方式,造成了他們現實的困境。一方面,選擇“打零工”,便失去了諸如“施工隊”等團隊的庇佑,繼而在議價、維權時弱勢盡顯﹔另一方面,勞務市場對於零工的需求,確乎更少。基於此,這群露宿者,又不得不面臨收成未卜的窘境……

孤立、原子型的民工個體,無法周全應付生活的顛沛流離。所謂“露宿農民工群體”,只是一個偶然的命運相似體,而非組織化、有統一行動力的團隊。各自打拼的他們,難以敏銳捕捉市場的用人需求,無法承攬“大活”,而隻能一天天重復著“碰運氣”。由此可見,露宿民工最需要的尚不是物質接濟,而是專業的“就業引導”。職能部門,有必要給這群人提供實用的用工信息,並盡量將之捏合成整體的勞務供給方,以此提高群體競爭力、消弭未知的風險。

誠然,公共救濟並不能確保每個人都能免於困厄。在市場經濟內,勞動者必須遵循“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規則。但這並不妨礙,就業促進機構,能以專業援助,確保露宿民工更好地對接市場。也隻有為這群人創造正常工作的可能,“露宿”的街景才會真正消失。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