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華西都市報:末日之說,一笑便好

2012年12月07日14:03    來源:華西都市報    佘宗明    字號:
摘要:口口相傳、逼真渲染,再加上集體無意識的助推,似乎是“瘋搶蠟燭”的肇因。但謠言得以流布,比傳播鏈條更關鍵的,是寄生土壤。正因“末日說”契合了很多人的某種心理動因,流言在“網式覆蓋”的過程中,才未被戳破。

2012已到尾聲,可有些人卻惶恐不已,怕跨不過一個“時間檻”——12月21日,也就是電影《2012》裡講到的世界末日。據媒體曝,“12月21日,地球將會有連續3天的黑夜”的流言近日在多地發酵,許多市民聽信流言,在集市瘋狂搶購蠟燭、火柴,造成白蠟燭脫銷。

“末日說”,已被科學証偽,當不得真。可如今,它卻成了恐慌情緒與流言發酵的“集結號”。僅見諸報端的,就有多例:有木工念及“時日不多”,便辭掉工作,花光儲蓄,到頭來落得個“人活著,錢卻沒了”的悲催下場﹔有某女士偏信末日傳言,堅持要捐掉數百萬家產,讓家人“快崩潰了”……狗血劇情的下文,或是“后果很嚴重”:許多家庭矛盾、親情隔閡也由此升級。

而蠟燭荒,也是“末日說”被引爆后的場面失控。事實上,這一出,在鹽荒鬧劇中也曾出現過。謠言刺激下,消費就驟增,儼然是種奇怪的條件反射。或許有人說,搶購蠟燭,是迷信在作祟:“末日預言”是無本之木,卻這麼有市場,跟某些人“姑妄信之”“寧可信其有”的猶疑心態,抑或“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偏執心理有關。這話看似沒錯,卻忘了刨根問底:民本良善,是誰誤導了他們的判斷?

口口相傳、逼真渲染,再加上集體無意識的助推,似乎是“瘋搶蠟燭”的肇因。但謠言得以流布,比傳播鏈條更關鍵的,是寄生土壤。正因“末日說”契合了很多人的某種心理動因,流言在“網式覆蓋”的過程中,才未被戳破。不可否認,“末日說”這顆煙霧彈,之所以能擊中許多人,跟他們身處的信息環境相關聯。當他們置身於梗阻的信息場,處在科普盲區,權威消息“鞭長莫及”,那麼他們難免形成判斷偏差。對此,填補他們的“信息缺角”,不應被忽略。

但信息淤塞,並非“末日說”甚囂塵上的根源,否則,很難解釋為何有部分“高知人群”對它執迷不悟。對“末日說”的迷信,未必是知識缺陷,也許是心態偏失使然:當有些人精神頹靡,心中充斥著畏懼感,對被編織的“末日傳言”過度敏感,也就不難想象。“知者不惑”,不能說擔心末日將至是庸人自擾,可心靈的茫然失措,正是流言攀爬的梯子。對豁達者而言,就算真有異象,他們也不會自亂手腳。

當然,“末日說”制造的,也不僅僅是壞事:12月5日,成都某網絡公司就宣布,給員工安排兩天“末日假期”。此舉是噱頭也好,是迷信流言也罷,好歹給員工帶來“額外福利”。說到底,“末日說”不過是一記煙霧彈,當飯后談資可以,無需憂上心頭。我們不是《2012》裡的群眾演員,入戲太深,影響情緒。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